第二章 上元八景行气法

 自己参与整理道书典籍一年有余,每日接触的书卷诸多,但至今所得算是有用的也不过才六门。

  看似不少,但大多层次不高,且多有残缺,有的还是自己靠玉轮完善的,于长生无用,只可做护道之法。

  而唯有今日所得那隐藏在山水游记中不过短短五六百字的《上元八景行气法》才是真真切切的道门正法,万金不换!

  林玄之心中自是欢喜,若非有玉轮加持的心境在,他在文渊阁时怕是就要喜形于色了。

  十岁之时初来此世,林玄之便坚定心中所想,欲要寻仙问道,争一个长生久视。

  人总是要有梦想的!

  “如今也算是苦心人,天不负!”

  若非意在上乘之法,林玄之自忖凭借自身天资和玉轮辅助,如今应该都能踏入炼气三层——入窍的境界,都有法力在身了。

  只是旁门左道,散修之法,终究潜力有限,晋升艰难。

  哪怕借助玉轮推演,也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苦工,耽误修行不说,还不一定成功。

  说他好高骛远也好,但谁又不想力争上游?

  而玉轮在身,有见识过不少旁门散修功法,林玄之自然可以判断出这《上元八景行气法》的好坏。

  “绝对是道门正宗的初始法门!”

  “却不知为了落到了大周文渊阁藏书里?”

  作为世家子弟,起点不低的他早就完成了锻体养神,炼己筑基的修炼,并在两年多以前花费月余功夫筑基成功,元气孕化而出,算是入了修行的第一个境界。

  不过他一直克制继续修行的诱惑,只一边存神,一边通过食补积蓄底蕴,而没有贸然导引元气。

  上乘法门和下乘法门的行气效果显然不会一样。

  这也是为何同样处于养精层次,有的人能活一百八、二百岁,有的也就一百五出头,比炼己筑基成功的就强三四十年而已。

  《上元八景行气法》包含养精、采气两个层次的修行法门和关窍,却不过五百余字,全然没有半句废话。

  而当这法门于玉轮上成型后,林玄之自然也烂熟于心,领悟了个透彻。

  刚好明日休沐。

  因此晚饭之后,林玄之抄写了一篇《清静经》让自己内心恢复澄净后,便准备开始养精层次的正式修行。

  月上中天,宛若银盘

  清辉洒落凡尘,为人间带来几分清冷宁静之感。

  林玄之屏退侍女、婆子们,只留关鹏守在书房静室外。

  一只上乘的紫蕴养神香已然燃起,香气弥漫静室,可以让人心神安宁,林玄之口中含着一小调羹的蛟骨养身膏,五心朝天坐于榻上,眼睛似闭似阖,泥丸宫中一片渺渺冥冥,似鸿蒙未判,混沌将开。

  多年存神功夫下,踏入养精也有不短时日,虽并未正式行气,但他的灵魂也算得上强大,体内元气更是积蓄的已然不少。

  内心澄澈,古井无波。

  林玄之念头收束,杂念尽退,近乎瞬间便观想出了修行多年的“太阴水月之象”——一轮倒映平静湖水中的明亮圆月。

  作为不知从道门何家流传出的正统法门,《太阴水月照神图》是可以一直修持到入窍层次的,而且长久修行于心境也有提升。

  修行之初,此法当先观想“水中月”,当水中月一点点从朦胧模糊变得清晰后便算入了门,再当水中月真实而明亮后,便能感受到灵魂的存在,算是有了养精层次的性修功夫。

  只见林玄之自然而然进入状态之后,清晰感受着潜藏体内的元气,不再有半点迟疑的引导运行起来。

  自丹田而起,沿着《上元八景行气法》胎动层次的路线于人体而走。

  虽行气导引大多是走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以及诸多辅脉和隐蔽经络等等,但各家先后、侧重多有不同,有些下乘法门更是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随着元气游走,只见林玄之原本在锻体养神,炼己筑基层次看似被调整得宜的肉身中,一些不起眼,原本很难发现的创伤、病灶、污秽开始被发现。

  有些乃是后天积累,有些则是母胎里先天而来。

  但如今随着元气的冲刷,却在一点点修复着,一些较为顽固的也不急于一时,可通过多次的修炼弥补。

  口中蛟骨养身膏一点点融化,化作暖流散布周身,元气以特殊路线游走之时更能带动药效至周身各处,消化不及时的却是蛰伏人体各处。

  一夜数次行功。

  当金鸡报晓,朝阳破云而出之时,林玄之方收功起身,只觉周身暖洋洋的轻松许多,元气也有明显有增强之状,这都是体内病灶祖秽略有清除的效果。

  而虽导引元气行功一夜,灵魂却无疲惫之感。

  一来乃是观想法门之效,而导引元气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