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平步青云

  其实孙思文开始是想拉着陆渊一起去的,想给新知府好好推荐一下自己这位好友。

  但陆渊一来性子逍遥惯了,才不想去见什么上司,给人低声下气。

  二来他也顾虑五毒教可能的报复,怕去府城路上被人埋伏了。

  所以还是选择留在家中,让孙思文自己去府城。

  当然,路上肯定少不了,安排好守护送就是了。

  孙思文去的时间挺久的,原本以为他三天就能来回,结果没想到,过了足足七天才回来。

  期间陆渊都有些怀疑,自己好友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了,差点就想亲自动身去找人。

  好在人最终回来了。

  “陆兄,我跟你说。”

  才回来的孙思文显得很是高兴,见到陆渊之后,拉着他就开心的说道:“新来的崔知府,真是一位干臣,不管是治国理政,还是文章学问,都为当世一流。”

  见他这幅推崇备至的模样,陆渊也不由引起了些许好奇。

  好友才去了短短七天,竟被人如此折服,这还真是少见的很。不,该说是头一次见。

  “这位崔知府,很厉害吗?”陆渊不由问道。

  “何止是厉害。”孙思文依旧有些兴奋:“这位崔知府,少时以文章诗词出名……”

  孙县令显然是有些小迷弟的倾向了。

  此时热情的给陆渊科普着新来知府的事迹,比如曾经做过的几篇诗词文章,这时倒背如流,念诵出来。

  陆渊听了,也不由面露恍然。

  这些诗词文章,他这些年在青楼楚馆之时,没少听那些姑娘们和来寻欢的书生公子们吟唱,听的多了,一些他都会背了。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这些诗词确实写得不错,没想到出处原来是那位崔知府。

  除了诗词之外,孙思文又说了一些崔知府的学识成就,比如给某某经典注经,又编撰了哪些典籍,在儒门之中,堪称开一脉之宗师了。

  而除了诗词治学之外,嗯嗯,这位崔知府在政务上,也是一位能吏。

  在朝中时屡屡上谏,针贬时弊就不说了。在地方上时,也做出了许多成就。

  就如此时,虽然才到邵阳府不久,但作为新任知府。崔长青就针对前任留下的弊病,很是处理改革了一番。

  点了一批不做事的官吏,抓了一批贪官违法的蛀虫,又开始改革府衙制度,甚至听说还准备新建府兵,打算好好整理一下,已经越来越混乱的府内治安问题。

  可以说,原本他那位前任数年留下的弊病,几乎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被这位新知府梳理的差不多了。

  如此能耐,若称不上一声能吏干臣,那天下就真的没有好官了。

  “如此说来,有了这位新知府,邵阳府日后的近况,将会好上许多了。”陆渊听完好友讲述,忍不住为之感慨,心中也颇为高兴。

  新知府越能干,把邵阳府整理的越好,对他来说也就越有利。

  虽然这一年来,五毒教一直没来寻他的麻烦。

  但对陆渊来说,不管五毒教来不来,那都是悬在他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来。

  而这时如果这位崔知府能在邵阳府的区域,重振朝廷的威严。

  那么作为朝廷命官的自己,自然而然的也就受到了这份威严的保护,对于五毒教的威胁,便也有了更多的底气。

  “是啊。前任梁知府,虽然是个清廉的官,也善于治学,但这理政之能,实在是……”

  说到这里,孙思文想起了梁希文去年资助他五千两军资的事情,终究没好意思把责怪的话说出来,只是改口道:“不过崔大人对我很是看好。

  这次述职,大人着重夸奖了我在武冈县的平贼之功。称我能在朝廷危难之际,勇于赴险,实乃忠勇之人。

  然后又说我能在平贼之后,短短一年间,便恢复武冈繁荣,使地方宁静,理政之能足以为官员楷模。

  我看崔大人话中的意思,似乎是准备提拔于我。”

  孙思文扭头看向自己好友,脸上略带一分笑意的说道:“陆兄,或许要不了多久,我就又要升官了。”

  孙县令此时还记得一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好友实力暴露后,那看着自己出丑的得意模样。

  但没想到吧。

  才过了一年,我就又升官了。

  县令便是从七品官,再往上升,便就是府城的知府官左了。

  那一级别,在整个大越官府中,也是属于地方中层官吏了。往前再进几步,那就是知府之位。

  孙思文祖父曾坐过的最高位置,他这位孙子,此时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