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培养根基

一同快马送往了金陵城的朝廷,直接让吏部批复。wap.biqupai.com

  只是从庐阳去往金陵,一路上两千里地,一来一回,最快也要一个月,还要再等段时间,才有回复。

  不过即便没有回复,但以陆渊如今的实力地位,在庐阳这片地界,他说一就不可能是二,他的话就是最大的合法象征。

  只要陆渊背书,那些文士就算没有朝廷的正式任命,但他说是官,那对方就是官。

  谁不同意,问问他一流的实力,问问他手下那几万大军。

  不得不说,陆渊如今的军阀气,是有些越来越重了。

  但对这种改变,他并不抗拒,反而挺享受的。

  有了百余文官的填补,庐阳一府十县的官员缺额,瞬间便就填满了。

  而在这些官员的努力下,尤其是陆渊舍得花钱的前提下,原本被战乱摧残的满目疮痍的庐阳,也开始慢慢恢复生机。

  原本完善的流民,开始返回地方,努力补种春种,为一年的生计忙碌。

  而外地的诸多商旅,也在庐阳府的复兴计划下,如闻到了腥味的鲨鱼一般,蜂拥而来,将这里的商业变得兴盛。

  ….一切就如同在先前的武冈县一样,孙思文按照自己过往的经验,开始在这片饱经伤痛的土地上,恢复元气。

  好友在忙着恢复生产,陆渊也在军营中,继续着府县兵和民团的整编。

  两千的府县兵,花了月余时间,总算是搭好了框架,而所需的巡捕、巡检,县尉、指挥使等职,他也挑了些军中有功将士和自己的记名弟子充任。

  这些自己心腹,将把控这支府县兵,然后再通过府县兵,把控地方上的民团。

  有着只武装力量在,足以保证庐阳府今后姓陆。

  而等庐阳府的经济民生恢复,地方上的府县兵民团制度也完善起来,那么等陆渊需要时,此地就将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为他提供钱粮和兵源的基地。

  虽然如今已十数年过去了,自己也成了江湖上的一流高手,又手握数万重兵,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

  但陆渊可还没忘记,自己当初刚穿越时,心中立下的宏图大志。

  身为穿越者,又有如此武力和条件,有机会不展望一下九五至尊,那不是白穿越了一回吗?

  哪个男儿没幻想过威加海内,开疆拓土,纵横四方,天下称臣。

  哪个男儿没想过三宫六院,佳丽三千,大兴土木,酒池肉林,做个愉快的昏君。

  陆渊就觉得,以大越如今这幅随时要断气的模样,以自己如今的实力,皇帝的位置,其实并不是不能期待一下的。

  所以先不管以后到底要不要争霸天下,此时做点先期准备,总是没错的。

  反正不过是区区几十万两银子,和一点无足轻重的官位。这点投资,打了水漂也无所谓。

  对他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

  在抓府县兵的整编工作的同时,陆渊也在一边培养自己的弟子。

  嗯,不是周青,而是那些记名弟子。

  这次剿灭七星门,陆渊一共得到了二十六粒净水玄丹。

  这二十六粒丹药中,他本人服用了五粒,赐给了周青六粒,如今还剩下了十五粒。

  这些丹药,留着陆渊也没多大用处。

  他下一步的修炼方向,是寻找先天功法,或者找到突破先天的办法,已经不需要再增进内力了。

  因此留着这些对自己没用的东西,让他们在家中发灰,还不如拿出来赐给弟子,提升他们的修为实力,好让弟子们给自己更好的办事。

  不过净水玄丹,总共也只剩下了十五粒,数量有限。

  而陆渊的记名弟子,这么些年来,经过不断的增加,已经足足有了四十一位。

  平均下来,差不多要三个弟子,共分一粒丹药。

  他当然不可能真的平均分配。

  那样效果不大,根本起不到培养弟子的目的。

  最后想了想,干脆还是优胜劣汰,按照弟子们立下的功劳,给贡献最大的人分配。

  于是四十一位记名弟子,最终有七人获得了灵丹赏赐,每人获得的数额,根据功劳大小,从一粒到三粒不等。

  ….还真别说。

  这种按贡献分配的办法,效果挺不错的。

  因为能立下大功的,基本也都是有实力有能力之人,这些人在陆渊的一众弟子中,修为都是属于靠前的。

  这批灵丹赏赐下去,七名弟子中,顿时涌现出了三位二流高手。剩下的四位,也都达到了练通四五条正经的程度,距离突破二流相差不远。

  这批高手的出现,极大的缓解了陆渊手下高层战力不足的窘境。

  让他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