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进退维谷

极限了。

  在场诸人都是带了老多年兵,或者治了多年政的老手了。根据地方财力,来推算对方实力的能耐,还是有的。

  可此时上官明在说什么?

  二十万大军!

  什么时候那位陆平西,手中能拿出这么多大军了?

  真有这么多大军,干嘛去打苗人啊?

  直接拉到岳阳府这边,与他们这些朝廷主力合流,一波推了周苗联军。

  把他们歼灭后,再渡河北上,去和那些周人主力,正面对决不好吗?

  所以本能的,在听到这个数字之后,在场很多人,都下意识的感觉到了不对。

  ‘那二十万大军,该不会是吹嘘出来的吧?

  而且出征的大军,成分不会都是拉壮丁凑数的吧?

  就跟苗人那样。’

  很多人心中升起这个念头。

  他们抵达洞庭郡,也有段时间了,其中和苗人交手的次数,也不在少数了。

  长时间的交锋下来,自然也就清楚了,那些苗人十万数大军,是个什么成色。

  不过就是些临时拉来的壮丁农夫罢了。

  虽然凭借苗人的一时血勇,也不能说没半点战力。但本质上,依旧只是乌合之众。

  所以上次他们列阵,在平原上摆开架势,真刀真枪的和周苗联军一战。

  结果那些周人,能跟他们打的有来有回,可那些苗人才撑了一个时辰,就直接崩了。

  溃卒席卷着周人,动摇了周人军心,直接导致了整场战争的大败。

  不然,若是只换作周人出战,哪怕周人人数只有五万,这边是对方的两倍。也不可能在短短一个时辰的时间内,就击败对方。

  甚至打完全场,周人会不会败,都不一定。

  职业军人和半职业军人,半职业军人和普通民夫,彼此间的实力差距可是很大的。

  周人和朝廷的大军,都是职业军人。可那些苗人,怕是连半职业军人都算不上。

  若那位平西将军麾下,都是是些民夫,那纵然有二十万众,他也没多大用处,反而可能人多坏事。

  想到此事后果,不少忧心国政的人,便忍不住站出来,出言道:“将军,陆平西那边,二十万众可为真?若是真的,其中有几多战兵,几多民夫?

  以其实力,真可扫平苗人否?”

  此问一出,在场不少人,都看向了上官明。

  陆渊二十万大军的名头,已经吹嘘出去了。

  这要是来一场大败,哪怕对他们这边,实力无损。

  可朝廷二十万大军惨败,只这个消息传开,怕就是要动摇洞庭境内的人心军心。

  甚至传到全国,怕又是要引起地方动荡,让许多野心家冒出来了。

  这对所有人来说,都将是一个糟糕的事情。

  若真如此,那他们宁可不要陆渊这支声援。

  上官明看了一眼自己的部下,自然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也清楚如果不解释清楚,怕是南安军心。

  于是想了想,决定还是透露些底细,便道:“关于此事,诸位勿忧。陆平西在近些年间,已陆续招募训练了六万战兵。此次出征,虽名为二十万众,实则只有十五万众。

  而这十五万人中,便有那六万战兵,余者多为府县兵民团。以此实力在,纵然苗人主力返回武陵府,也绝非陆平西之对手。

  须知,那些苗人蛮兵,也不过是些普通山民罢了。论战力,与朝廷治下的那些民夫民团,也强不到哪去。

  且武陵府之苗人,至多不过十万人。

  有那六万战兵在,再辅以九万民团,数量就已胜过对方。纵然无法堪平武陵府,也决计不至于败退。

  而且此次为保获胜,我已令南海派的先天宗师严望秋,前往陆平西处相助。

  有其在,纵然那五毒教圣女亲自出手,也翻不起风浪来。

  如此,诸君可无忧也?”

  上官明把自己所知的消息,稍加一些合理润色,笑意盈盈地堂下诸多下属分享。

  而下方众人,在听完他所说的后,果然脸上的担忧之色,已经削减大半。

  确实。

  若事情真如上官明所说那般,那此次陆平西出手,绝对够那些苗人吃一壶的了。

  这些苗人,此次就算不被一举铲平。

  但在应付完陆平西的攻势前,也是无力再出手,掺和他们和周人之间的战争了。

  没了苗人帮助,此次的确是他们一举将周人,赶回江北的好时机。

  因此便有人振奋道:“若真如此,那此次讨平周人,末将愿请为先锋,为将军赶跑那些北人。”

  “哈哈,路将军勿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