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开国准备

近日里类似的情况,实在太多太多了。

  三府十万苗人,陆渊虽然已经尽数击败,但怎么说都是十万人,哪能全部斩杀俘虏?

  最终还是有万余苗兵溃卒,散落到了三府地方各县。

  而这些苗人溃散之后,也不敢再和朝廷官兵正面硬拼,而是返回了自家村寨,结寨自守。

  或者干脆逃入山中,借着大山的地利优势,时不时的出来袭击地方,劫掠百姓,简直就跟苍蝇一样,防不胜防。

  这种无有止境的治安战,无疑是最耗费时间与精力的。

  为了应对这些溃兵,陆渊甚至不得不把手头上的五万兵马民夫,全都散到三府各地,再把南海派的高手也派出去,不断跟那些苗兵打治安战、游击战。

  如此,才算稍稍遏制了对方的嚣张气焰。

  但就算这样,人手依旧还是有些不够。

  为此陆渊又不得不将庐阳府那边,已经聚集起来的三万民团,又掉了两万过来,协助处理治安。

  这样,人手才算充裕,能够应付地方治安了。….踌躇良久,陆渊最终决定,还是把阳山府连山县那边,刚刚镇压完当地一股苗人村寨的一营战兵,调到江华县去。

  一来两地相距不远,二来一营战兵也有五百人。配合当地的民夫,足以镇压那百余人的溃疡了。

  将公文批复,再写了一份调令,交给旁边候着的亲兵,让他传下去后。

  陆渊终于放下手中笔,然后起身,来到孙思文旁,给好友沏了杯茶,才笑着道:“近日来公事繁忙,连我都忙的废寝夜食,怠慢孙兄了。”

  孙思文摇摇头:“陆兄为民理政,此乃大公之心,我不过稍候了会,这有什么的。”

  “我就知孙兄会如此说。”陆渊笑了笑,然后也不废话,直接道:“孙兄来此,想来路上,应该已经有所猜测。我让你来,是有重任委托的。”

  孙思文点头:“陆兄应当是想让我出任阳山知府,治理此地吧?”

  陆渊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确实如此。不过我的意愿,不只是想让你做阳山知府,我还想让你帮着我,监管着九疑、零陵二府,做这南三府郡守。”

  “南三府郡守!”

  孙思文听到这词,顿时吃了一惊,人都站了起来,看着自己好友,连忙劝戒道:“陆兄,我知你素有大志。

  但郡守向有朝廷任命,乃封疆大吏,论其品级,比平西将军还高,怎可由地方任命?

  而且以我之职,又有何权力,可监管九疑、零陵二府。

  我做这阳山知府就可以了。

  另外两府,陆兄还是安排贤人,出任知府吧。”

  面对这近乎于造反的安排,孙思文心中是真的有些怕了。

  一是出于自身公义,他不想背叛朝廷。二是不想看到好友走向极端,成为叛贼。

  不然到时夹在好友与朝廷中间,他真的不知该怎么选,到时就里外不是人了。

  “孙兄,且稍安勿躁。”陆渊看着孙思文一脸惊惶模样,不由轻笑一声,然后道:“我何时说过要反了?”

  孙思文听到这话,稍稍安心,定了定心神,道:“陆兄不反,那为何如此说?”

  陆渊失笑道:“你以前听我说,我与朝廷,已有约定……”

  当下,他便把朝廷的十大宗师计划,还有封国计划,与自己好友说了出来。

  当然,关于封国之地的部分,陆渊做了些许修改。

  从原本已经确定的九真郡之地,自然而然地换为了洞庭郡。甚至原本封国的半郡之地,也被他说成了半郡起步,一郡封顶。

  至于这些与朝廷规划相悖的条件,朝廷会不会认下?

  现在实力正飞速膨胀的陆渊,觉得如今实力越发虚弱的朝廷,应当是不会和自己闹不愉快,最终是会同意的。

  至于到最后还是想不开,不同意怎么办?

  那自然是各凭手段了。

  反正,洞庭郡这地方,陆某人是不走了。….我等武夫,向来以实力说话。大不了一战,看谁能赢得了谁。

  “所以,我具有半郡之地,能裂土封国,这已是朝廷同意了的。”

  陆渊神色如常,语气澹澹的说着:“如今让孙兄你监管三府,也不过是先试着搭起中枢框架,好为日后封国做准备罢了。”

  而孙思文听完这等隐秘,整个人都呆了。

  作为传统儒生,他万万没想到,朝廷为了延续国祚,镇压叛逆,外御贼虏。

  竟然会做出这等丧权辱国,割地自保的事情。

  裂土封疆。

  若真按好友这么说,那朝廷岂不是最少也要分出两三个郡去多一点,甚至要割出四郡。

  没了这数郡之地,那大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