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五行之德

,分化离间。

  形象点来说,那就是诸夏之内,以天子的大义名分,前来征讨。

  那么作为同为诸夏体系,接受了同一套礼制制度的长沙国,天然就会处于大义名份上的不利之处。

  所以礼制、礼制,说的就是用礼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制度,从而区分出两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

  这样哪怕越国来打陆渊,想要使用他的天子名分,长沙国内也没多少人会认,这就是礼制的重要性了。

  这也是崔长青为什么会说,与越国同属火德,使用越国礼制虽然简单,但却后患无穷的缘故。

  至于后面的气运所累,只不过是委婉的劝说罢了。

  不过相对于他前面的担忧,陆渊倒是更看重他所说的气运。

  因为越国覆灭,实际上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当朝的那位大将军,可能要不了两三年,就会取代萧氏,登基为帝。

  到那时,越国火德衰亡,新朝大概率取水德,礼制也会跟着变更,到时陆渊的长沙国和新朝也断了联系,对方的天子大义名分,自然也影响不到他了。

  反倒是越国火德覆灭,是否会牵连到继承越国火德的自己,令陆渊更为担心些。

  ….‘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太平道书,修的是人心气运。

  我如果取火德,那么就相当于大越这颗大树主干中,分出来的一根枝杈。

  大越这颗擎天树倒了,我身为枝杈,又能好到哪去?

  别到时来个气运反噬,功力大退,那就真的冤枉死了。’

  想到这里,陆渊心中便有决定,看着崔长青道:“越室衰颓,火德渐灭,此必亡之相也。我无意取此之德,可还有其它五行取法?”

  崔长青点头道:“其它还有两种取法。一种以本国所处方位,作为取五行之德依据。

  根据五行之理,东方、东南方五行属木;北方五行属水;南方五行属火;东北方、西南方五行属土;西方、西北方五行属金。

  上古三帝,划分九州十域。

  十域者,化外蛮夷也,且不去论。

  九州者,则为徐、青、冀、兖、豫、扬、雍、梁、荆。

  此九州,除西南诸夷外,大越九郡,已占据扬州大部。北面梁国十郡,则占据了青州大部。周国七郡,则占据了雍州过半。

  以扬州方位来算,我洞庭郡属于南方,此为火德。

  以九州方位来算,扬州属东南,此为木德。

  所以大王若以方位来定五行,有火德与木德作选。

  而除了方位之外,还有一选,那便是以大王本人定五行。

  大王起兵之初,若有天地异象,便可根据异象定五行。大王本人受神灵卷顾,便可根据神灵定五行。大王生辰所属为何种,也可以此定五行。甚至大王志向为何,都可定五行。

  以上种种,若大王属于哪项,可自行决之。

  不过此种五行选定,太过简陋,无有传统定理,以此定五行,恐难服天下人心。”

  崔长青将如今世上,大体流行的四种确定五行的依据,一一说了出来,并给了自己的意见。

  陆渊听完,皱眉沉思。

  之前的五行相克,五行相同,已被否决。

  剩下的五行方位,五行相性,就成了最后的选择了。

  ‘不过五行方位的话,以扬州定论,还是火德,这依旧摆脱不了越国影响。但以九州方位来定的话,这是木德。

  可周国便是木德,它是大国,又与我临近。

  我如果取木德,异日和周国交兵,气运恐怕又会为其所制。

  而且不说这些气运相制的飘渺之说,就说木德,我全身上下,甚至人生经历,都与木德扯不上关系。

  取这为五行之德,除了占了一个方位外,就真没什么关联了。

  以木德为五行,跟我牵连太少,对于我修行太平道书,没有太大的助益。

  所以最后剩下的选择,就只剩下从我身上,挑选一个关联甚深的某一五行,作为开国之德了……’

  陆渊想到这里,不由开始回思起来,自己与哪一五行最为贴近?

  ….而这么一想,他不由发现,与自己牵扯最深的一个五行之德,竟然还是火德。

  原因很简单,他修的是赤阳神功,凝聚的武道外身,是赤阳之火。

  陆渊能有今日之成就,所靠的无非就是先天之力,还有麾下兵马。

  那些兵马,是他借着朝廷名义,招募而来。按理说,也沾了朝廷火德之光。

  而他赤阳神功,更不用说,妥妥的火德。

  所以从这方面讲,不管是继承前朝,还是地方方位,又或者自身成就,火德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