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出兵北伐

何?”

  听到这话,陆渊沉吟,最终缓缓点头道:“如此的话,我无问题。”

  得到回复,杨景又看向了上官明,后者冷哼一声道:“便如此吧。”

  话音落下,场内气氛,顿时和缓起来。

  然后双方又开始商议起来,如何动兵前往巴陵城。

  最终因为双方信任有限的缘故,最终得出决议。

  上官明这些朝廷兵马,还是如来时一般,乘船北上。陆渊则走陆路,从官道前往巴陵城。

  双方最终在巴陵城下会合。

  有了方案,互相看不过眼的陆渊和上官明,也不再凑一起,各自分离。

  上官明更是当天,就登上战舰,领兵北上了。

  陆渊则是在益阳城继续停留,并没有急着离去。

  这倒不是因为他说一套,做一套,口上说着邀战,实际上却畏惧退缩。

  陆渊留在此处的原因,是丹鼎道原本答应他的兵器武具的援助,过了大半年,此时终于送了过来。

  益阳城外的洞庭湖面上,数十艘船飘来,依次进入了码头内。

  陆渊与安丘真人登船,来到船舱之中,或者掀开了一个大箱子,然后指着里面被油纸密封好的一具铁甲说道:“大王,本道答应的铁甲一万具,强弩一万张,强弓三万张,刀矛各五万件,已经全部送来。

  ….大王只需让人从船上收下物资,便可给麾下大军装备上了。”

  陆渊看着相中的铁甲,心中欣喜,忍不住上去摸了摸。

  入手冰凉,甲面顺滑。质地厚重,一看就是上好的防具。

  在如今大军出征前,能有这批武器防具送来,此次北伐,他心中胜算更大了。

  这般想着,陆渊忍不住喜道:“有贵道相助,此次击破周人,我无忧也。”

  旁边安丘真人闻言,脸上也是露出笑容,只是忍不住提醒道:“大王,如今本道所应的各项援助,皆已送其。如今近年过去,大王所应的修行太平道书之事,是不是也该有些进展了?”

  丹鼎道援助陆渊,可不是来做善事的。

  他们从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想让陆渊修行太平道书,然后用他来验证修改功法。

  本质上,就是拿陆渊当小白鼠。

  如今小白鼠养的肥了,也该是时候拿出来,做实验了吧?

  陆渊闻言,神色自若道:“真人勿急。阳山府那边,祭祀天柱的法坛已经快修建好了,年底之前便可完成。到时我抽空去一趟,祭祀了天柱,自可开始修行。”

  安丘真人听到这个确切的时间,心下也是满意,没有继续强逼,而是笑道:“大王勿怪,实在是太平道书,关乎我道未来,这才催促。非是信不过大王。”

  陆渊摇头,含笑说道:“本王知晓。丹鼎道帮我甚多,你我关系,真人不必多解释。”

  安丘真人笑道:“既然如此,大王快些让人,搬运这些军械下去吧。大军出征在即,兵凶战危,可耽搁不得。”

  陆渊点头:“正是此理,本王这边安排人来。”

  随后,两人一同下了船。

  而后陆渊便安排人,开始搬运船中物资。之后又花了几天时间,将所有新到军械,依次给分发了下去。

  这次丹鼎道发下的武器甲具,足够武装三四万人了。

  而此次北征,陆渊所率的十万大军,是由四万战兵与六万苗兵组成。

  此批军援,刚好满足战兵所需。

  于是他便把这些军械,通通发给了自己战兵,把他们重新武装了一遍,然后又把战兵换下的器具,发给了那些只有简陋兵器的苗兵。

  如此,十万大军全都换了一遍武器甲具,保命能力大增,顿时士气大涨。

  陆渊也趁此时,宣布大军北上。

  顿时,十万大军迤逦而行,气势浩荡,天地皆震。

  弘道七年七月十二。

  陆渊帅军抵达洞庭郡,汇合了先至此处的上官明等人。

  随后两军商议,陆渊派出一万战兵,三万苗兵,以讨逆将军楚维统帅,领兵渡河。上官明则派出四万战兵,由杨景领着,一同渡河。

  两军合兵七万,在朝廷水师的运输掩护下,三日间,便渡过长江,进入了天门府城。

  白梦阳得此援助,城中兵马顿时增至十万,原本及及可危的天门府城,霎时稳固。

  ….随后这位武安侯,主动率兵,从城中出击。

  与周人在城外大战三场,彼此死伤数万,终逼的周人从天门府城退兵,解了此城之围。

  被围困两年的天门府城,终于解围。

  而趁此机会,上官明陆渊双方,又从江南各自增兵两万,增援武安侯。

  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