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人心所向

认。

  大伙只要读了书,觉得自己能考个秀才的,也可去长沙国科举。考中了功名,不管是留在当地,筹备下一轮科举,还是返回南海国,这也都是好事。

  以上这些,都是大王恩德,长沙王贤明,诸位有意者,可回去告诉家人,或者进行准备。

  这良机就这一次,错过了,再想碰到,那可就没机会了。”

  领头的卫士是个能说会道的,此时看着越围越多的人群,嘴上说的那是唾沫生花,让人听得心潮澎湃。

  人群中不少读书人,或者家中有读书人的人听了,也眼露神光,兴奋不已。

  不少人讨论了起来。

  “这长沙国求贤之事,真的假的?真能有一千七百多个官缺流出来?”

  “这当然是真的了。没看到榜文上都写着吗?”

  旁边有人压低了声音道:“榜文上是写着,可上面的内容,谁知有几分,真几分假,要知道,咱们这位……”

  “别说,别说,人多口杂,可不敢说这话。”有人连忙打断。

  附近有些见识广的行商,听着这些嘈杂声音,不由嗤笑道:“一群没见识的。告诉你们吧,那洞庭郡,不,长沙国,我今年才去过一趟,我那边卖了百十车米。

  ….就路上所见,整个长沙国村野凋敝,人口大减,百姓穷苦。

  那边打了这么些年战,再厚的底子,再多的读书人,也早早的就给霍霍完了。

  眼下好不容易平定了苗人,建立了这什么长沙国,一切百废待兴,从头开始,可不能缺官吗?

  我就说一点。

  当初我卖米,去的是阳山府,那时阳山府的知府,同时监督洞庭郡南山府的孙思文孙大人,还亲自接见了我。

  我在其府衙内,亲眼所见,偌大一个府衙,官员竟才三十余人,还不到足额的三分之一。稍加打听,才知整个南三府,甚至整个洞庭郡,都是如此。

  地方府县,除了府县和各曹司主官有人担任外,余下各左官,都是无人出任,只能由主官兼着。

  听闻整个洞庭南三府,就缺了三百多个官员。

  如今长沙王统一了洞庭郡,开国建邦,不仅地盘大了一倍,还多了个中央朝廷,那缺的官员,可不就得更多了吗?

  照我看,一千七百多个官缺,多半是真的。就算少了应该也是我等去的晚了,位置让人先占去了。

  毕竟长沙王的求贤令,可是从两月前就发出来的。

  如今都过去两月了,谁知道那边有没有因为缺官,提前考科举,先选一批人用上了呢?”

  听到这里,旁边忍不住有人问道:“这求贤榜现在才发,你怎的知道,两月前就有了?”

  那行商闻言,得意道:“老爷我自然知道。实话告诉你们,早两月前,老爷我就收到了消息。早早的就把我家那大子、二子,送去了长沙国。

  如今他二人已传回消息,参与了长沙国主特开九月恩科,皆已中举。

  照我那两个儿子所言,九月恩科,参与者有五百余人,最终有一百六十余人中举。

  几乎三四人,便可中一个。

  就问问,哪朝科举,能这般容易轻松?

  而且如今科举,中了之后,优先分配的那可是京官。这京官与地方官的前途,那能一样吗?

  现在新朝开立,你在长沙国的那些大臣眼皮底下,做出点成绩,提拔还不容易?

  不过我那两个儿子有志气,中了举后,没选择任官,而是打算再去考十一月的科举,打算中个进士,搏一个更好前程。

  你们这些家伙,现在还在纠结真不真。却不知真正的聪明人,早早的就收拾好东西,去参加科举了。

  现在一千七百个官缺,已经有一百六十多个被人占了。

  留下来的,就只有一千五百多个了。

  要是去的再慢点,这又要少更多。

  而且这次长沙国的求贤令,可不仅仅发给了我南海国,还发去了宁海国。

  到时三国贤才齐至,那竞争就更激烈了。

  不早点去,哪怕这官是天上掉下来送你的,你也捡不着。”

  周围众人听了这话,一个个不由大为震惊。

  ….这些人全都没想到,榜文上所说,竟然全都是真的。

  不过还是有些人看着那行商,目光迟疑不定,怀疑这是不是官府请来的托。

  但就在这时,附近也有不少人站出来,支持了此点。

  “那商户说的不错。我这个月刚从长沙国回来,那边确实在到处求贤,九月确实开了次科举。”

  “是啊,长沙国的求贤令,两个月前就发出去了。只是我国内现在才发出来罢了。”

  “现在再不去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