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克定汉中



  因此这次出征,本将已无法额外拨付兵马将领给长沙王了。

  长沙王需得带着自己本部兵马,执行此计,奔袭西川。”

  这一次应付周人增援而来的大军,白梦阳的核心计划,靠的并不是手底下那良莠不齐的兵马。

  他真正的依靠,还是包含自己在内,加上杨景、严望秋、苏玄歌几人的先天宗师。

  以四位先天宗师之力,应付周人的大兵压境,这才是此战的真正关键。

  十四万大军,只要不脑子抽了,拉开阵势和周人展开正面决战,自己找死的话。

  那么如果只是谨守营寨,那么南海、宁海二国麾下的那些普通民夫,在有着城寨作为依托的情况下,他们与中国精锐战兵的差距,便将大为抹平消除。

  毕竟攻城之战,一箭下去、一石头扔下去、一滚烫金汁倒下去,管你是不是武艺高强,只要中了,那大半就是个死字。

  那些民夫只要会射箭、扔石头、倒金汁就可以了。

  ….真正需要他们和周人直接交手的地方,实质上并不多。

  至于周人派出武林高手怎么办?

  这个就更简单了。

  别忘了南海、宁海二国的出身。

  这两国的原身,可都是出身江湖武林的先天大派。

  你让他们拿出能征善战的精锐大军,或许拿不出来。

  但让他们拿出武功高强,习惯个人私斗的江湖武夫,这就是拿手好戏了。

  此次出征,两国各自十万大军,军中那些大小的各级将官,可都是由原本两个先天门派的弟子长老、附庸门派的高手们充任。

  在武功高手这方面,两国大军还是不缺的,甚至可以说充裕过头了。

  至于朝廷这边,高手虽不如两国那般充足,但也满足了一般的标配。

  因此真打起攻城战来,周人不拍武林高手突袭还好,真派过来,联军这边绝对能给他们来个惊喜。

  当然了,以上说了这么些,白梦阳的意思其实也就只有一个。

  联军主力大营这边,情况已经很艰难了,甚至可以说是危急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实实在是半点援助也给不出。你要千里奔袭,只能靠自己了。

  嗯……

  好吧,这的确很令人无语。

  明明是大家伙的事,却要让陆渊一个人出力。

  不过想到他这次出力,最后能拿到三府之地的报酬,而南海宁海二国,甚至是朝廷那边,确实半点毛都没有。

  这么想想,此事又合情合理了起来。

  因此陆渊听到这话之后,心中想了想,还是点头道:“可以,这次就以我本部兵马奔袭吧。我会率领五万大军,奔驰西川,围攻巫山府的。”

  考虑到联军大营这边如果惨败,那么不仅已经到手的襄阳郡西三府无法保住,甚至连江北的天门府也将再度丢失。

  而周人很可能再度饮马长江,再度威胁陆渊的长沙国江南之地。

  面对这可以预见的可怕后果,他最终还是决定,自己吃下这个小亏。

  毕竟自己前段时间,已经接连杀了周国两位柱国,灭了人家二位先天,已经算是结下血海深仇了。

  这个时候再想投靠对方,先别说周人会不会同意。

  就说他们同意,陆渊也不敢投过去呀。

  秋后算账这种事情,又不是什么稀奇新鲜事,他才不敢去赌。

  所以相较于北伐前,此时陆渊可供选择的路子,已然少了许多许多。只剩下和周人死磕到底,将他们彻底打服打退这么一条了。

  如今,就到了出力的时候。

  “好,那此次奇袭,就仰赖长沙王之力了。”

  白梦阳听到陆渊同意这个安排,没有再提其它什么条件,心中松了口气。随后站起身来,朝他行的一礼道:“此次我等联军存亡,皆系于长沙王一身。望大王此次出征,能连战连捷,克复西川,送来大捷。”

  ….严望秋与苏玄歌,也是跟着起身行礼道:“望大王此次出征,能连战连捷,克复西川,送来大捷。”

  在面对周人的时候,不管是出于历史因素的国仇家恨,还是个人因素的实际利益,在场四国的利益代表人,对于周人都是没太多好感的。

  江南的南人,与江北的北人,本就走不到一块去。

  如今,正是壮士用命,奋力而死的时候。

  几人都有了这些觉悟。

  ……

  弘道八年正月初七,陆渊在襄阳城外的大营交割之后,便领着五万兵马,出兵向西。

  一路沿着汉水滔滔而上,花了三日功夫,抵达了房陵府城。然后在此汇合了赶来的蓝彩儿,又继续向西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