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兵发西川

打算等赶走了南诏军,就将能重新发回原籍,作为当地人口充实地方。

  不过即便将这十三万流民送回去,对于西川西面五府之地来说,依旧是太少了,远远不够。

  因此从楚国本土三郡,向西川郡西面五府移民,很快也将成为国内又一个大移民工程。

  不过移民西川郡,所面临的困难和阻力,比起移民黔中郡,就大大少了很多了。

  毕竟作为此前金陵历代王朝经营已久的熟土,西川郡的富庶,那可是天下闻名的。

  西川郡锦官城,更是如洞庭郡巴陵城、襄阳郡襄阳城等等城池,一起位列天下名都的雄城。

  这么一个富庶肥沃的地方,对于楚国内缺地少地、想要博个机会的人来说,诱惑力可是相当之大的。

  移民黔中郡那种穷山恶水,只要不是被逼到了绝路,没几个人会去。

  但换做了西川郡,那报名的人就相当多了。

  不说别处,就说眼下的西川郡东三府,在人口逐渐增长到八十八万之后,对地方上来说,已经相当拥挤了。

  毕竟这边是山区,能够开垦的农田并不多,田亩产量也远远比不上那些富庶地方。

  ….这三府之地,能养活的人口是有极限的。

  只靠本地的粮食产量,养活百万人,就是极限了,而且这个极限,还是建立在地方民众生活相当拮据的情况下。

  如今虽然距离这个极限,还有段距离。

  但生活的压力,却已经在一些地方显露出来了。

  很多底层少地民众,已经不得不放弃耕种,选择入城做工,以此补贴家业。

  但这么一片山区,没有成型手工业,城内又能养活多少人口?

  随着入城做工的人变多,各个岗位竞争的人也多,变相拉低的工价,使得做工也赚不了多少钱,顶多能让全家温饱而已。

  而且这个温饱线,也随着人口的增长,在慢慢降低着。

  可以预见,如果不进行产业改革,引进更多能带来经济价值的手工业,那么这东三府之地,百姓越活越穷是肯定的了。

  不过该怎么改革,要不要改革,这些都是地方官员和朝堂大臣的事,陆渊并没有闲工夫去管这些,他也不擅长这个。

  他只知道一点。

  东三府的西川郡百姓,已经初步感到了生活压力,有较大的移民意愿。

  “也不需要多,三府内八十八万百姓,迁走个二十来万就可以了。

  这样最后剩下来的人口,平均一府二十多万,每家每户都能分到足够农田,地方出产的粮食和生活状况,也将大为改善。

  最后在襄阳郡和洞庭郡那边,各自迁移个一二十万人,一起凑足六十万人。

  再加上停留在渝中府的这些流民,还有西川国境内剩下的人,也有个百万之数了。

  有这些人,足够支撑起对西川郡西五府的开发了。”

  陆渊心中做好了规划。

  ……

  有了决定之后,陆渊也不耽搁,立刻写下圣旨,传回国内,让崔长青等大臣进行筹备,进行先期的移民工作。

  这次他统兵二十万,其中精锐战兵过十万,以此雄师,驱逐区区十万的南诏军,根本不在话下。

  甚至别说驱逐了,把这些人全都留下来,也并非难事。

  至于那位南诏军的大皇子,一个才晋先天的家伙,陆渊让一只手,都能轻松打败对方。

  这次不让他寻到机会,也就罢了。

  不然有机会的话,陆渊并不介意再杀一位先天,为自己先天斩杀达成四人的成就。

  也正好,南诏国三位先天,这实力已经有些超纲了,脱离了小国范畴。再算上南诏两郡半的地盘,已经隐隐有着几分征西南夷前,那时楚国的威势了。

  面对这样一个西南小霸主,不进行一番削弱,纵然收复了西川,陆渊也有些寝食难安。

  一个随时能出动十万大军,还有三位先天宗师可以调用,侵略性极强的大国,在边上盯着你。

  就问问,谁能够安心?

  陆渊此时多少也能够理解,前越弘道帝,以及现在的宁国建武天子,面对先行的长沙国,现在的楚国,是个什么感觉了。

  ….想来他们,也像自己现在忌惮南诏国一样,忌惮着楚国。

  恨不得能一举铲除这个心腹大患,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然后专心应对其它大国了。

  “不过世上之事,哪能事事顺心。就如现在宁国没办法攻灭楚国,以如今楚国之力,也还无法攻灭南诏国。

  这次也只能多消灭俘获一些南诏国士卒,削弱对方国力。

  同时看看有没有机会,除掉那位大皇子赵长卿,断去对方一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