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楚国称霸

十九万常备战兵,那三十年后,常备战兵过百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以此实力,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天下霸主。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便可理解,为什么在场众人,会如此震撼了吧?

  因为以楚国如今底蕴,只需修养个三十年,那人口便可直逼宁国。论及国力,更是远远胜之。

  想要争夺扬州霸主,楚国其实根本都不用去和宁国打仗,熬个三十年,便是妥妥的扬州之主。

  因为宁国现如今的潜力,实质上已经到了顶峰了。

  那位建武天子再怎么励精图治,也挖掘不出更多的实力来。

  可楚国以现如今的国力,便可与宁国争锋,而不落丝毫。

  那么等三十年后,楚国国力翻倍,仅靠体量,便可直接碾压宁国。

  两者之间的争锋,其实到了此刻,便已经分出了胜负。

  只是楚国和宁国,并没有在战场上正面交战并击败对方,时间也还没到三十年后,所以世人还并不怎么认知清楚罢了。

  可在场众多大臣,哪一个不是当世人杰?

  能做到场中位置的,个顶个的都是人间翘楚,那目光自然长远,见识自然过人。

  此时听过孙思文总结后,哪个不能明白其间的意义所在。

  身为楚国之臣,楚国能如此强大,他们这些作为朝堂重臣的人,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下,哪个不为此感到振奋欣喜。

  便是连陆渊,心中也是颇为欢喜。

  他翻看了下孙思文呈递上来的户口籍册,看着上面一行行具体数字,不由颇为感慨。

  楚国能有如此户口,自然少不了陆渊一方苦心。

  这三年休养生息,他可不是一心待在宫内,只顾着练武和后妃,其余什么都没做。新笔趣阁

  三年来,在陆渊的示意之下,楚国攻灭了河谷蕃人,不仅开拓了一郡,还获得了三十万蕃人人口。

  此外在苏国那边,这三年又接收了十万左右的逃民,所获颇多。

  剩下就是剑川、赤黎、昆海三国,不断攻打南诏,也俘获了不少南诏夷人。

  这些俘虏之中,有十五万左右的夷人,被陆渊用粮食换了过来,分别安置到了西川、洞庭各处。

  还有就是原先楚国俘虏的夷人仆从军,也被释放了五万左右,由他们带着原先家人,迁徙到了河谷郡,用以充实当地人口。

  各方相加之下,楚国通过各种手段,对外对内获得了大约六十万的人口。

  剩下地方再繁衍了一些,这才使得原本堪堪八百万人口,直接暴涨了八十万之多。

  不过如今剑川、赤黎、昆海等西南三国,在去年末的时候,便于南诏国休战议和,战事已经停歇。

  苏国经过这几年修养,地方秩序生产也恢复大半,百姓逐渐安稳,逃亡者日益减少。

  楚国想要对外获得大量人口的渠道,差不多已经断绝了。

  而国内那些夷人战俘,经过这些年的消耗和释放,也只剩下八万左右。

  这些人已经全部填在了黔中郡的十几个矿场中,成了开矿必不可少的劳动力,基本是不可能释放到地方,成为编户人口了。

  五大人口来源,一下子就去了三个。

  接下来楚国想要继续增加人口,要么就靠着自然繁衍,慢慢累积。

  要么就得找到一个像河谷蕃人那样的敌人,将之攻灭,获得大量人口的同时,顺带也开疆拓土了。

  这两个办法一稳一快,而陆渊更是决定,两者并行,双管齐下。

  国内要继续休养生息,繁衍人口。

  国外也要寻找目标,趁机扩张。

  前者不用他多费心思,朝中地方,自有无数臣子为之努力,帮着楚国休养生息。

  但后者的话,说实在的,如今陆渊还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扩张时机。

  现在也只能慢慢蛰伏,寻找机会。

  不过以上心思,都只是日后战略,此时自不必拿出来提。

  得闻楚国如此强大,自该为之庆贺,振奋人心。

  因此陆渊等孙思文说完,众多大臣消化之后,朗声笑道:“今日清查天下户口,方知我大楚如此强盛。此大壮国威之事,当为之庆贺。

  今日,孤在琼华园设宴,邀众卿一聚,以谢卿等这些年辛劳。

  此拳拳之心,诸卿可要赏脸啊!”

  众臣闻言,齐齐拜谢道:“唯陛下隆恩。”

  ……

  当日大朝后,楚国百官与楚王相宴于琼华园,期间歌舞不休,弦乐不断,更有大臣挥毫泼墨,趁兴赋诗,以贺神武盛世。

  而当日大朝内容,也在朝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