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战略调整

部一块不怎么方便统治的地盘,犹如断去一脚。

  虽然肉痛少了一个财源之地,但并非不能接受。

  可要是丢了河南、南阳二郡,那就不是断脚了,而是直接断头,是关乎性命根本的。

  楚国要真敢打那里的主意,信不信周国会直接放弃河、陇二郡,甚至放弃北地朔方郡,然后收缩所有力量回关内郡,接着倾尽所有和楚国死磕?

  周国关东二郡,已经成了禁脔,周边谁动,谁就会点炸这个马蜂窝。

  没见到梁国,都只是在旁边蹭着,虽然屯住了重兵,但只是擦着占点小便宜,没有深入。

  陆渊可不会在这个关键时刻,脑抽上去,占这个没人占的小便宜。

  因此,这事他也只是想想,并没多么放在心上。

  只是周国河西、陇西、河南、南阳四郡,虽然陆渊已经放弃了攻占的打算,但对于这四郡之地,倒也并非没有从中牟利的地方。

  比如在河、陇二郡,等明年黄玄理清了汉中军政,初步稳定了这块地盘之后,或许便可让他派出一支兵马,出兵河陇,配合蕃人,夹击周国。

  如此做,陆渊倒不是想打下地盘来,继续向西北扩张。

  主要是他眼馋周国河、陇二郡的人口。

  周国河、陇二郡,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兵灾和雪灾,人口损失极重,每年都有大量流民,从此逃离。

  其中汉中郡,接收的河、陇流民,就有三四十万,可见其流失之重。

  但即便如此,河、陇二郡剩余的人口,也还剩下两百余万。

  如此之多的户口,若是能趁机掳掠一些回楚国,无疑能极大的充实楚国地方户口。

  这些人可都是三帝苗裔,与楚国之民的文化、信仰、习俗都相似,同化起来没有半点阻碍。

  当初从汉中掳掠的周民,迁回洞庭、西川二郡后,才用了三五年,楚国就完全消化了个干净,彻底成了楚人。

  此时从河陇二郡掳来这些人口,同样不用花多少力气,楚国就能完全接收利用。

  陆渊也不需多,能掳回个五十万人,就可令西川郡的开发更进一步,彻底的成为西部粮仓。

  甚至关于抢人,其实他都不用亲自动手。

  直接与蕃人那边,达成贸易共识,让蕃人动手去抢人,楚国这边直接用粮食跟他们交易即可。

  如此不费一兵一卒,只花些在楚国有盈余的粮食,便能平白得到大量人口。

  等着交易稳定深入了,或许到时直接用粮食,跟蕃人购买他们本部人口,都不会有丝毫问题。

  毕竟蕃人部落中,每年都要饿死、冻死几十万人,留在部落中也根本养不活。

  与其白白让他们冻饿死,还不如送他们去楚国,既能给部落换回宝贵的粮食,也能让他们活下去。

  如此两全其美之事,陆渊相信,蕃人那边应该是很乐意这么做的。

  而且这么个人口粮食贸易,还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通过粮食,楚国能间接的影响控制雪原蕃人,并且通过这个贸易,持续不断的让蕃人失血虚弱。

  寒灾是一日冷过一日的,每年的风雪都会比前一年要大。

  蕃人就算每年送出去的人口再多,换回的粮食再多,部落的人口依旧免不了减少。

  等他们虚弱到一定程度,陆渊再通过灵女的名义号召,说不定就能直接收编大量蕃人部落,令他们直接成为楚国之民,为自己所用。

  「此事大有可为,或可当做对待周国、蕃人的长久国策,可以令人持续盯着。」

  陆渊心中想过这些,立刻便通过神念沟通黄玄,然后交代这位分身去处理此事。

  黄玄作为西三郡总管,按照职责划分,已经总理针对周国、蕃人的事务,此事交给他正好。

  毕竟是自己分身,有事可以随时沟通,不会有什么延迟误会。

  交给旁人,人心隔肚皮,陆渊还不放心呢!

  不得不说,太平道书除了修炼快之外,这门黄巾力士神通,可以说是他最为满意的了。

  不仅解决了自己人手不足的困难,还能千里传讯,心意相通,忠实可靠,再找不出比这更好用的人了。

  ……

  刚将出兵河陇,趁机掠夺人口,并且与蕃人展开贸易的事情交代下去。

  还没过几天,随着紧急赶往汉中郡,筹备郡府县各级衙门的文官到任。

  等各级衙门稍稍理清政务之后,关于汉中郡的户籍图册、财富收支,也很快通过汉水快舟,送回了巴陵。

  「这么说,汉中郡如今有户三十二万六千,口一百六十一万五千余。

  按照我大楚如今赋税,每年可提供税银六百一十万两银子,郡内各项开支则需一百一十万两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