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夯实底蕴

了。

  以上,便是此世传统武者,所走的先天之路。

  也是楚维他们,要走的路子。

  这条路当然没那么好走,不仅用异种血脉锤炼肉身时的危险性极大,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也比周青他们直接灵气洗炼身魂要多。

  最简单一点。

  就说服用异种灵丹,以之洗炼血脉的危险极,便注定不可能一次服用灵丹太多。

  安全起见,武者们都是一日服用一枚灵丹,如此里面的异种血脉之力,既不强大也不弱小,正好起到一个既可以锤炼血脉,却也不会超脱武者掌控的程度。

  以此来推算,按照完成一次身魂蜕变,需要五百枚灵丹的供养。

  那么一个武者想要突破先天,最快也要五百天的时间。

  也就是说。

  等楚维他们突破先天,最快也要神武十一年中,已经一年半以后了。

  不过好在现在得了寒华、寒虎、寒良,三位飞霜道护法神将,再加上已经在迎亲路上,不用两月便可归国的大摩教灵女。

  楚国在短时间内,已经多了四位先天宗师。

  整体的先天数量,更是已经破十。

  如此实力,暂时倒也不用忧愁,无先天可用。

  甚至如果逼到极点的话,西南那边三个附属国的三位宗师,陆渊也是可以以楚王之命,调动过来使用的。

  只是这三国先天,关系到西南局势,是楚国威慑大理、南诏、还有苏、宋二国的重要力量。

  并且三国之间,也是互相牵制,彼此制衡的局势。

  动用三个附庸国的先天,并非不可。

  但把他们调走了,便容易打破西南各国局势,甚至造成三个附庸国之间生出龃龉,彻底造成西南失衡。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陆渊其实并不想动用这几个附庸国的力量。

  有这三个附庸小国在,那楚国只需在黔中一郡,保持两支禁军,一位先天,即便算上郡府县兵,也不过七万人马,就能维持西南局势。

  而要是没了他们。

  那楚国想保证西南如今的稳定,那就不得不像汉中郡那样,派出一位分身坐镇,屯驻十数万重兵,才能有足够威慑。

  两者的投入与付出,明显不成正比。BIqupai.c0m

  所以也正是考虑到这点,故而明年那场南征之战,陆渊倒并没有征调西南附庸的想法。

  不过这倒也并不意味着,以后就永远无法动用,西南那些附庸国的力量了。

  等明年出兵南征,攻灭岭南诸国之后。

  楚国的兵锋与疆土,便可由南向北,从苏国、宋国之地,包围整个西南地区。

  到时北、东、南三面,都处在楚国的包围之下。

  西南剩下的南诏、大理二国,只要不想自取灭亡的话,向楚国投降,奉表称臣,就成了唯一的退路。

  届时或许陆渊派遣一个使者,就能招降两国,令他们成为楚国新的附庸。

  是的,陆渊没想过攻灭南诏、大理。

  自从得知了扬州未来注定毁灭后,陆渊对于攻灭西南的想法,便彻底打消了。

  与其耗时耗力,损兵折将的去攻打西南,还不如留着这些小国,只令对方臣服,用宗主的名义,来调动这些附庸的人力物力。

  反正百余年后,西南这边区域注定毁灭。

  届时这些小国若想存活,除了彻底向楚国投降,举国并入楚国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出路。

  而百余年时间,也足够楚国持续不断的渗透,慢慢操控傀儡化这些附庸小国。

  所以何必呢?

  现在根本不用动兵,只要等个百年,这些小国就会自己乖乖的投入楚国怀抱,根本不用费一兵一卒。

  因此陆渊在想通这点后,对于西南也就不怎么执着了。

  只要对方能够臣服自己,纳入楚国的朝贡体系,让他能够得到西南诸国的气运,就可以了。

  至于实不实质统治,根本不重要。

  眼下还是先攻灭岭南,再以大胜之势,威逼西南,名义上统合整个扬州西部即可。

  到时西南仅剩的五国,都成了楚国之臣,周边再无敌人,没有任何安全威胁,陆渊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抽调西南各国的兵力先天,调动到楚国各处战线,随意消耗了。

  别的他不清楚。

  但等攻灭岭南之后,数年后发动对宁国的东征时,这些西南夷国、小国,他们的兵力与先天,绝对是能派上用场的。

  陆渊心中已经规划好了一切。

  ……

  在亲自护持了楚维进行身躯蜕变,然后确认对方已经初步上手,能够掌控自身血脉之后,陆渊只是看了十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