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败亡定局

是餐前小点,做出的些许试探罢了。

  等搞清楚周国虚实,对方便会悍然南下,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南征迁徙之旅。

  这并非危言耸听。

  魏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对方会做出这种必然选择。

  魏国所占据的大州,乃是九州之一的兖州,正式注定会被北极冰雪覆盖的三州三域之一。

  陆渊所处的扬州将要面临的南极毒火,可能还要等待北极寒潮彻底降临,南北失衡之后,才会爆发,中间有着上百年时间的缓冲。

  可兖州所面临的北极寒潮,如今可是正在爆发着。

  最北方的三个外域,如今估计已经有部分地区划为永恒冰域,彻底成为生灵绝域了。

  对于陆渊来说,灾难是未来的。

  可对于北边的三州三域生灵来说,灾难却是现在的,是正在发生的。

  尤其是那三个外域之民,寒潮已经在他们生活的土地上降临,这些人要不死在冰雪之中,要不就已经开始艰难迁徙,向南进发。

  魏国那边,陆渊虽然暂时伸不了那么远的手,并不怎么了解该国的情况。

  可根据现有的信息推算,他还是能够估计出,对方应该已经如同周国一样,开始迎接起来自外域的第一波灾民冲击。

  估计在魏国北边的边郡,已经和周国的河陇二郡一样,开始面临着一波又一波的寒潮之战。

  与魏国接壤的外域,乃是北域草原。

  这个外域上生存的人族,多以游牧部族为主。

  那些游牧部族的人口虽然不多,但数十万里草原加起来,估计也能有个千万人口。

  上千万牧民向南迁移,光是组成的牧人骑兵,便能有上百万众。

  浩浩荡荡的铁骑南下,纵然其中多数是战力一般的牧民,但这股力量加起来,也能让魏国好好吃一壶了。

  虽然以魏国的力量,最终肯定是能拦下这股牧民迁移潮的,将这些南下部民,统统剿灭或者收编。

  可魏国所在的兖州,同样也处在寒潮释放的极限区域内。

  现在是那些草原上的牧民遭殃,被寒潮驱赶着,不得不南下迁移。

  等整个草原化为雪地之后,下一个轮到遭难的,可就是魏国了。

  快则二三十年,慢则五六十年,寒潮就将逼近兖州区域。

  一旦寒潮降临兖州,同样二三十年内,整个兖州也将步入草原后尘,一步步化为冰域之国。

  也就是说,现在留给魏国的时间不多了。

  可能二三十年,可能五六十年,寒潮就要来了。

  而在这些时间之内,魏国必须做出改变,带领举国上下的子民,向南突破,夺下一片生存之地。

  这个时间很紧。

  魏国没有太多时间去犹豫准备,必须立刻作出选择。

  如今看来。

  对方的选择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继续向南。击败自己的老对手周国,夺取对方的地盘,好作为魏国躲避寒潮的栖息之地。

  去年爆发的那场国战,便是魏国向南突破迁徙的预兆。

  作为一个同样雄霸一州的霸国,区区十万人规模的国战,只是开胃菜而已。

  等这餐前小点吃完,很快大餐就要端上来。

  届时数十上百万的魏兵,甚至那些草原部民,都将化为北方洪流,一波又一波的冲向周国,直到将对方彻底击垮,占据了对方的土地,才会停止。

  不过到了那时,周国覆亡了。

  这些北方寒潮下的遗民,下一个目标,可能便就会换成楚国了。

  若真到那一天,说不定楚国还要和他们做过几场,才能守住自身领土。

  因此陆渊对于周国,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抱着恶意。

  将来若是有需求的话,或许也可以扶持对方,把周国当做楚国的北部屏障,用来阻挡北边那些寒潮移民的威胁。

  国与国之间,关系好恶,从来都不是固定的。

  唯有利益和局势,才是作出选择的导向。

  陆渊做大王这些年,对此已经有了深刻体会,并且熟稔于心了。

  当然,以上这些,都还只是推测。

  周国与魏国之间,也还没爆发大战,顶多是有一些小国战而已。

  事情最后是否真的会如此,一切还有待观察。

  但即便如此,战争已经达到小国战规模的朔方战线,周人每年也要损失数万兵马。

  东边的河阳二郡倒是好一些,周国与梁国,战事规模并不大,甚至连摩擦冲突都极少。

  两国虽然在边境屯驻了重兵,但彼此都很克制,都没有将战争扩大化的意思,还是保证了一定理性的。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