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对峙时机

士,数量亦是不少。

  以上这些人,都是有着足够实力,能威胁到陆渊安全的强敌。

  现在紫云道明显站在了宁国的阵营中,陆渊要是对宁国动手,或者说与宁国交战,很难说这些修士会不会直接插手其间,帮着一起对付他。

  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一想到自己可能要对付一个仙门的所有修士,陆渊哪怕再是自信,也难免感到棘手忌惮。

  正是由于此点,哪怕如今楚国各部兵马已经就绪,调拨的粮草也已经到位,随时都能发动一场南征。

  可如此万事就绪的情况下,他还是没有下令进攻。

  任由外界纷纷扰扰,各种消息传得满天飞。

  楚国依旧不动如山,只是继续聚积兵马粮草,做好了一副随时出击的模样。

  不得不说,这副姿态,反倒又让外人有些琢磨不透了。

  这想打又不想打的模样,令无数人横生猜疑,搞不明白楚国到底想做什么?

  而楚国数十万大军引而不发的状态,也令周边各国深感忌惮,生怕楚国又在弄什么阴谋,又为了自保,不得不跟着聚集大军。

  宋、苏、南海、宁、梁、周、大理、南诏……

  这些与楚国接壤,同时也与楚国有着矛盾或仇恨的国家,因为楚国聚集重兵的举动,也不由纷纷跟着一起,或多或少的也开始聚集兵力。

  长江南北之地,变相的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军备竞赛当中。

  而这种竞赛一开始,立时让许多人叫苦不迭。M.biQUpai.coM

  聚集重兵,引而不发,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想做成此事,需要聚集大量可以随时动用的精兵,以及数量更多的,为精兵提供各种辅助的民夫。

  只是这一点,便代表着无数的人力被调动。并且在调动期间,被征用的人完全不事生产,只是纯粹的消耗物资。

  这就意味着海量的物资,在被无意义的消耗着。

  就如楚国。

  以陆渊所知的,为了南征,他调集了十万附庸军,以及六万禁军。此外还有为了运粮,以及服务这些兵马的二十五万民夫。

  以上总计四十一万人,全都是胃口颇大的壮年男子,再加上一些牲畜的消耗,楚国每日付出的粮食,便足足有一万石粮。

  一天一万石粮食,一个月就是三十万石,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万石粮食。

  就这,还是因为大军屯驻不动,没有长途运粮的缘故。

  要是隔着数百上千里运粮,那这个粮食消耗还要翻倍,甚至翻数倍,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这还只是纯粹的粮食消耗。

  此战陆渊抽调了二十五万民夫,这也就代表着地方上少了二十五万,作为主要劳动力的青壮男子。

  为了凑够这些人,陆渊几乎将洞庭郡南部六府的青壮男子,全都征发了。

  而少了这些人参与地方生产经营,几乎可以想见的,没了主要生产力,洞庭南部六府的粮食出产、商贸活动,都将遭到致命性的影响破坏。

  此六府之地,今年税负爆减,甚至入不敷出,需要中央财政补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一场和平对峙,还未开战,楚国的各种消耗就已如此之大。

  那么作为同样受到楚国影响和威胁,不得不紧跟着调动大军,来一场静坐对峙的其它各国,应当也是同样如此了。

  楚国坐拥江汉以及洞庭两大产粮地,并且西川平原经过这几年的移民屯垦,也重新开发了出来,成为又一产粮地。

  有着三大产粮地在,还有楚国这些年积攒的四千万石粮食在,一年区区数百万石的粮食消耗,陆渊自问还能撑得住。

  而且随着打下了汉中郡,获得了当地的一百六十万户口,以及今年年初从陇西郡掳来的三十万民众,楚国如今的总人口,已经正式突破了千万大关,达到了一千零七十余万之多。

  在人口上,已经正式达到了霸国的标准。

  有着这么多人口在,地方上少了二十五万民夫生产,影响也不会太大。

  所以继续维持如今这种消耗战略,楚国是没有半点问题的,别说一年半载了,就算维持个十年,也毫无问题。

  可楚国能做到的事情,别的国家就不一定了。

  东边的宁国,近些年来承平已久,积攒了不少家底,同样也是霸主之业,和楚国对耗,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但南边的苏国和宋国,这就不一定了。

  苏、宋两国,地处南荒之地,国内本就贫瘠,多山少平原,向以穷苦著称。

  也就宋国好上一点,国都宋平所在的区域,有一块红河平原在,勉强算是半个产粮地,可依旧算不得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