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防务调整

,才一步步走到了今日。

  纵然是苏、南海两国,也基本是任人唯亲。

  国中军中的官员将校,无不是出自原本的南海派、九川剑派,与苏氏、严氏深度绑定,难分彼此。

  所以这几种完全两个极端的选才用人方法,也导致了陆渊在收编三国俘虏的时候,其实很难全部接收所有人。

  如那些被俘的将校,要么就是出身临海世家,家族依旧在抵抗楚国侵略。

  要么就是南海派、九川剑派弟子,与陆渊有着杀师、杀徒、杀同门、灭门之仇。

  你说说,这些人,纵然有才能,但是陆渊他敢用吗?

  自然是不敢的。

  因此收编三国俘虏,陆渊也只能收编最底层的那些士兵,凡是中高层的将校,除非能确认的确与三国高层牵扯不大,不然是绝不会任用的。

  可这些中高层将校吸收不了,陆渊整编的五十万大军,就只能自己去想办法培养任用军官了。

  可五十万大军的军官缺口,想要一下子补上,又谈何容易?

  所以权衡利弊之后,为了保证禁军、郡兵等主力兵马的编制完整。

  陆渊在编练各军的时候,就不得不先牺牲地方治安部队,优先保证主力战兵的军官配置了。

  这也就造成了现如今,各基层府县军事长官,指挥使、县尉等官员的普遍实力低下之现状。

  可就算是如此配置,因为整编的兵马实在太多,楚国新占各府县的指挥使、县尉等官职,还是出现了大量的空缺。

  使地方出现有兵无将,最终只能由县令、知府的文官掌兵的现象。

  似此等文武不分,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自然不能任其持续下去。

  所以在尹回轩前来投效的时候,陆渊并没多为难,就直接收纳,并且还让对方多推荐门人弟子,让更多同门来楚国效力。

  其目的,就是看上了六阳派内,那数量庞大的高手储备。

  作为享誉三州的先天大派,六阳派中,仅是一流高手,便不下二十人;二流高手,更是多达上百之多;三流及以下者,数以千计。

  这么一股庞大的高手储备,楚国若是能得到并利用之,如今面临的地方基层高手缺口,瞬间就能被填满补上。

  如今六阳派那边,陆渊已经让尹回轩回去整顿,想来不用多久,六阳派的诸多高手,就会随其一起前来,为楚国发光发热了。

  至于一下填入这么多六阳派的高手,是否会导致在楚国地方上,六阳派的势力做大,这个也不用担心。

  六阳派的高手虽多,但是相比起楚国,依旧是不够看。

  如今楚国朝堂上下、地方官府、军营行伍之内,一流高手数百,二流高手过千,三流以下以万计。

  就六阳派那点家底,还不到楚国十一,根本算不得什么。

  更何况,当今之世,一个势力强不强,看的是先天宗师的数量。

  没有先天宗师,普通的一二流高手再多,也无济于事。

  而六阳派中,先天宗师仅尹回轩一人;楚国之内,先天宗师却已有十五人。

  若算上附属国、以及将要投靠的紫云道,那还要更多,先天人数直破二十之数。

  与超过二十位的先天相比,尹回轩哪怕是先天第二境的宗师,也算不得什么了。

  并且这个差距,以后还会随着楚国势力的不断扩增,迅速的拉大加深起来。

  时间越久,如六阳派等地方势力,对楚国的影响就越小。

  若是等到真正的绝灵末法之年,所有先天都死绝了,只剩下陆渊和他的分身,那么其他诸多没有先天的势力,可能造成的影响就更小了。

  届时一员先天,便可镇一州,保一国之长久安稳。

  是故,对于尹回轩与六阳派出人的消化问题,陆渊从来都没有担心过,而是放心大胆的任用起来。

  府县兵方面,陆渊的安排,暂时就是如此。

  先补上编制,然后通过时间,以及六阳派等人的补充,慢慢完善基层县尉、指挥使等官职的质量。

  如此过个十几年,就可补足底蕴了。

  处理完基层的治安驻军,其它禁军、郡兵方面,陆渊也开始进行规划。

  此次大战,楚国取得了豫章、建安、南海、郁林,以及通海,总共四个半郡的地盘。

  这五郡之地,已各自筹备了一万郡兵,并安排了陆渊的亲信掌管。

  不过这五郡都新平,地方还有大量的溃兵匪寇残留,三国余孽也隐于暗处,时刻想着出来作乱。

  同时五郡都与敌国接壤,通海、郁林二郡,与大理、宋国相交,此二国皆可出十万兵,并且有先天宗师在。

  若无先天坐镇,绝难安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