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用间宁国

  确定了主从合作关系之后,陆渊和玄成子之间的关系,就缓和不少了。

  于是关于各进一步的合作,便可以商谈了。

  念及自己刚刚投靠此前,甚至还和楚国为敌,算是有过劣迹。

  所以此时进入楚国,玄成子便开始主动出谋献计,想要立下功劳,站稳自己的位置。

  “大王,现如今我门中四位护法神将,皆在宁人军中担任大将,各自统帅大军不等,合计约有十三万余众,大部驻扎在临海郡东南方向。

  若大王需要,我可传信此四人,令他们举兵倒戈,放开关卡,引楚军入境,夺取临海郡东域。

  大王以为如何?”

  玄成子望向陆渊,满含期待。

  紫云道一共派了四位护法神将出仕宁国,分别名玄鱼、玄音、玄仪、玄溪。

  此四人,玄鱼原本在江北战场,前不久随着杨景逃回了京师金陵。目前统管着万余宁人江北残部,屯驻在金陵城外。

  玄音、玄仪原本奉命领兵、攻打楚国的衡阳、庐阳二府,结果被李雄攻豫章庐陵,被抄了后路,打的大败,最终孤身逃回宁国。

  后因为项端、李道、白义安等临海世家先天的接连战死,宁国顶层战力一下紧缺,无人可用。

  于是两人被重新任命,各领兵五万,分别驻扎在宁国临海郡南部的新安、东阳二府,以防备临海郡南部方向的楚军。

  玄溪则是随着上官明入岭南援助南海国,最终因为不敌青云子,于是和南海国的残部乘船逃离,撤回了国内。

  回国之后,玄溪便跟着上官明一起,领军屯扎在临海郡东南的永嘉、临海一带,其负责靠后方临海府,统兵两万余人。

  所以说,此紫云道四位神将,共领四路兵马,合计约有十三万人。

  其中玄音、玄仪两人还单独负责一个方向的防线,大权独揽。

  玄成子敢献出此策,可不是空口白牙,而是有着相当信心的。

  “不急。”

  陆渊看了下有些热切的玄成子,摆了摆手:“如今我大楚新胜,拓地近三万里,增民上千万,已经扩张的有些快了。

  此时各地官府官吏短缺,国中正紧急调拨;地方民众惶恐,也要安抚人心;兵马也才整编完成,尚需磨练。

  孤此时,尚无继续出兵,攻灭宁国之念。

  且先放过两三年,待我大楚消化了此次战果,再动兵统一江东不迟。”

  陆渊否决了立刻动兵的提议。

  现在楚国新占领土上,各地的官吏都还没配备完全,官府的运作都成问题。

  不将这些空缺官位填补完全,楚国都没法将自己的政策推行下去,也没法在基层维持自己的统治。

  而且江东还有两郡,宋国也有两郡,此四郡之地,若全都打下来,又将有六千官员的缺口。

  现有的地盘,楚国都没有那么多官吏去填坑。

  再打下如此多地盘,除非陆渊全盘接收宁国和宋国的原有官吏,否则也别想着对新领土进行治理了。

  可宋国、宁国的官员,陆渊全部敢接收吗?

  真接收过来,新打的地方是姓陆的,还是姓临海世家的?

  此外,此战陆渊吞并五郡,楚国增加了一千三百万人口,人口翻了一倍有余。

  这么多新增人口,此前可全都是敌国之民,其中还夹杂了大量的敌国士族豪强,他们在地方盘根错节,构成了大量的利益网络。

  这些地方势力,如果不能梳理掌控的话,那么楚国地方也永远别想安宁。

  今后此起彼伏的叛乱,或者阳奉阴违,基本是跑不了了。

  所以除了官员缺口外,这些地方上的民心,也需进行拉拢安定。

  针对原先宁、苏、南海等国强大的地方豪强士族,楚国需要进行打压清理,以保证对地方的掌控力。

  同时针对那些普通民众,则需减税减负,进行拉拢。

  如此地方才可民心安定,保证楚国对基层的掌控力。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地方上的骚乱是免不了的,需时刻保持大军镇压,以稳定局面。

  同时陆渊大军一下从原本的七十万,扩编到一百一十二万,一下增加六成兵马。

  从表面上看,大军的人数虽然增加了,楚国声势愈发浩大。

  可实际上,各支部队混入了大量降兵,彼此间的信任磨合大为降低,士气方面也有所削减,战力实际上是反向降低了的。

  在没有培养出足够的信任磨合之前,这百余万的大军,战力可能还不如原先的七十万人。

  故而为了恢复战力,楚国也需两三年时间进行磨合,才能使各部大军战力恢复到巅峰。

  而楚国此时对地方进行梳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