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能够给自己落脚,能提供一些保护,就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最起码,生命安全是不用担忧了。

  “不,应该说,是大概率不会有危险。”

  陆渊想了想,改变了说辞。

  毕竟人生无测,江湖险恶,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不会天降横祸。

  ……

  从山中退出来后,接下来的时间,陆渊便小心呆在梅花镇,连门都不出了,就缩在家中安心练武。

  又过了两天,孙思文回来了。

  这位孙秀才,自从考中了功名之后,就一直忙着参加各种文会酒会,到处拜访同窗同期,四处求见前辈举人,努力的扩展着自己的交际圈,忙得脚不沾地。

  好不容易歇息了,他又要开始奋苦读书,钻研题册,筹备着今年的秋试。

  这诸多忙碌下来,连带着,与陆渊的碰面次数,也变少了。

  以往是两三天一聚,后面则改成三五天、又改成十天半月、到了现在,都快一月没见过了。

  今日。

  大中午,陆渊提着自己酿的青梅酒和腊好的鹿肉,来到孙思文家,与自己这位朋友碰面。

  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各种意兴上来后。

  孙秀才饮下一杯陆渊倒的青梅酒,然后重重的将酒杯砸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面色胀红的说道:“陆兄,你不知道,那些江湖武人,到底有多么的猖狂嚣张,目无王法。在府城之内,他们都竟敢当街杀人。”

  作为一个读书人,尤其是刚刚考了功名,迈入了半个统治阶级的读书人。

  孙思文对于江湖人这种肆意妄为,公然蔑视王法的举动,是极其反感和愤怒的。

  因为这触及到了他的利益。

  朝廷统治天下,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各种规矩约束,靠的就是规则下的小民顺从。

  只有百姓顺服,不敢反抗。那他这种有功名,能做官的读书人,才可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欺压盘剥。

  可如今孙书生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各种提刀带剑的江湖武人,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一府之首城内。他们在那里公然决斗厮杀,时不时还暴虐民众,当街强抢民女,打砸商铺。

  甚至有次孙书生和同窗在青楼聚会,这时一个江湖人闯了进来,行为粗鲁、言语污秽不说,竟然上来就抢了他们追捧而不可得的那位花魁,把人掠了去。

  而到了次日,那为花魁满身伤痕的尸体,就赤果果的被扔到了城西门口,引得众人围观。

  孙书生也去看了。

  见自己昔日女神那绝望凄惨的眼神,被凌虐的不忍直视的尸体,他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而更让人崩溃的是,面对府城中的各种乱象,作为一府之主的府尹大人,竟然不敢去管。

  不管就算了,还传下令来,让城中的巡捕衙役,保持克制,不要和那些江湖武人起冲突。

  根据孙秀才与人聚会时,得到的留言所说。

  府尹大人之所以下此令,乃是半夜与小妾睡觉时,被人送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到了卧室里。

  一府之首,竟然被威胁了。

  威胁就算了,他竟然还屈服了,怕了。

  堂堂朝廷,竟被一些江湖宵小,欺负到了这个份上。

  作为自幼苦读圣贤书,追求忠君报国的孙思文而言,这简直是在打碎他的三观,击碎他的理念。

  而府城在官府不管的情况下,也慢慢变得混乱起来。

  到处都是江湖武人打斗,城内的一些地痞流氓,也趁机到处抢掠。好好一座府城,就这样被弄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此种情形下,别说开酒会诗会了,就连安稳苦读,都做不到。

  孙思文无奈之下,也只能收起行囊,返回家乡,回到了杨梅镇。

  “他日我若为官,必要整肃地方,严明王法,铲除这些匪寇。若有幸能入得朝堂,更要上书圣上,请求禁绝天下武人,将这些叛逆分子,通通清除,一个不留。”孙思文一脸坚定愤懑的说着。

  “孙兄大志,令人钦佩,我敬你一杯。”陆渊闻言,顿时肃然起敬。

  说真的,随着一个个江湖武人的到来,眼看着他们把原本安宁祥和的大余县,变成了如今这么个越国哥谭市的模样,他心中也是大有不满的。

  不管怎么说,大余县都是陆渊穿越而来,所待的第一个地方,算半个故乡了。

  如今自己故乡被人弄得乌烟瘴气,甚至连自己在山里面的家都回不了,换成谁,谁不生气。

  而且江湖人的争勇好斗、蔑视秩序、残暴好杀,也随着陆渊这些天的所见所闻,逐渐在他的脑海中,越来越印象深刻。

  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