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箭在弦上

  从神武二十五年开始,这已经持续了十几年的神武盛世,似乎就出现了问题。

  先是西北汉中郡那边,开始不断有自北、自西而来蛮人异族犯境。

  为了保证边境的安全,朝廷不得不常年派出二三十万大军,定期扫荡紧邻汉中的陇西、河西二郡,几十万大军和数量更多的迁徙蛮人,几乎将整个雍西五郡打成了尸山血海。

  每年都有上百万的蛮人被杀,朝廷也没好到哪去,历年战死在西北边疆的士卒不下五万,伤者更是十万以上,损失堪称惨烈。

  可就算如此,那些草原蛮人、西域异族,依旧像是杀不干净一样。

  每年杀了一批,第二年就会有更多的人,涌进雍西这片土地上来,然后重复上一批人做过的事情,与楚国展开拼死争斗。

  为了生存,想要求活的人,那种坚定的意志,是根本无法摧毁的。

  因为这是刻在人骨子里,刻在一个族群文化里的本能。

  为了活下去,哪怕知道如今的雍西五郡,已经成了一个来者必死的生命绞肉机,可依旧有大量为了族群存亡搏一条生路的人,前仆后继的冲进来,在这生命猎场求一個机会。

  楚国,则只能被动的加入这场战争,跟着那些蛮人异族,在这生存场厮杀着。

  就和当年的周国一样,被一个河陇二郡,牵绊住了脚步,被无数想求活的异族拉住了手脚,不断的在这片异域流血虚弱。

  不过楚国比周国好上一点的,就是楚国的体量比周国更大,面对的敌人也比周国更少、更弱,所以哪怕被不断放血,但因为自身的造血能力却是更强。

  流失的这点血液,还没等对身体造成各种影响,就有更多的新鲜血液被补了回来,身体甚至还更强壮了。

  或许也正是因此,所以面对这残酷的西北战事,哪怕死伤损失如此惨重,楚国却也能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而不是选择龟缩保守吧。

  如果说西北河陇的战死,对楚国来说,就是一个虽然痛,但是能接受的伤口的话。

  那么同样起自神武二十五年,祸端兴于南海的海寇之乱,就一个让人全身发痒,却又无法根治的顽疾了。

  因为南极地火已经开始爆发,生活在南海岛域的大量岛国,不得不乘船出海,前往没有地火滋扰的北方,希冀在那里求得一处栖息之地。

  于是虽然限于海船不足的缘故,那些南方岛国无法像草原蛮人、西域异族一样,直接来个举族、举国迁徙。

  但是以南海的环境,万岛林立,那些岛国过往生活习性,就喜欢乘舟而行,喜欢打大船,往来皆以舟船为主。

  如果说九州的各国,建国是以陆军为主的话,那南海各国,则就是以水师的为主了。

  因而任一南海小国,基本都能拿出数千条船,其中能通行海域的百料大船,不下数十。

  一些南海大国,更是舟船十数万,海船数千,遮天蔽日,盖绝域海。

  像这些岛国,此一窝蜂的朝北边涌来,那几乎就意味着海疆糜烂。

  楚国在九州诸国之中,已经算是兴盛舟船的大国了。

  可哪怕是楚国,举国船只也不会超过十万,其中可称得上大船,能通行大海者,更不会超过三千。

  以这点实力,面对铺天盖地而来,数量多达数万、十万的南海舟师,根本就是浪涛里的石子,只要撞上,那瞬间就会被淹没。

  因此,除了在开始时,依旧坚持巡视海域,清扫海寇,硬撑了一段时间外。

  等楚国那仅有二十万的水师,在损失了过半人后,就果断撤回了港口,保存实力。

  除护卫一些重点区域外,便再不外出了。

  但如此一来,楚国的数万里海疆,也就彻底沦为了那些南海匪寇的乐园,从此烽火四起了。

  上万条船,数十万海寇,活跃在楚国的沿海,时不时就上岸劫掠,严重的甚至还攻打城镇,公然割据。

  毕竟这泛海而来的海寇,本质还是想给自己国家部族寻一个栖息之地,与寻常只为劫财的海寇,还是有极大区别的。

  不过这种想占据领地的行为,自然受到了楚国的严厉打击。

  在海上,受限于船只水师的势弱,楚国不得不避让。

  但是那些南海海寇如果上岸,没了舟船依托,楚军可就半点不惧了。

  甚至都不用楚军出手,那些被封在岭南的临海藩国,自己就带兵把那些跟他们来抢地盘的海寇,给直接赶下了海去。

  两边一个想上岸,一个苦于海疆的匪患,就这么拉扯了下去。

  就连楚国的临海、广陵、建安三郡,也因为海寇的缘故,不得不放弃了沿海的大片小城镇,除了几个重兵把守的大城外,大量的百姓都被迁到了更为安全的内地。

  沿海一百里内,就这么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