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楚帝,兵仙也

  豫州,新郑城。

  郑国皇宫内,郑帝郑廉收到楚梁梁国,在阳夏郡和胶东郡互相对峙,随时都要大打出手的消息,立刻召集人群臣。

  “好,好啊!”

  书房内,郑廉面色兴奋,来回踱步:“楚国和梁国打了起来,豫青边界一片战火,只要楚国的百万大军没灭,今后梁国就休想再入侵我郑国了。”

  “臣为陛下贺!有了楚国为我屏障,我大郑西境,至此无忧也。”

  “楚国能够入瓮,皆赖陛下之谋,臣等此前还有不解,此时真是惭愧。”

  “那当然了,陛下乃天子,智计非凡,又岂是我等凡人可比的。”

  房间里,一群郑廉的近臣,很有眼色的开始歌功颂德。

  郑廉听了,也不免有些飘飘然。

  不过在这时,皇叔兼执政的郑产,却是皱眉道:“陛下,楚梁交战,祸水东引,对我大郑固然可喜。但是楚国阳夏行营总管黄玄,这几日又派人来新郑,催促索要一千万石粮草。楚军贪婪无度,实难应付。”

  旁边有人问道:“不是给了他们百万大军的半年粮草物资了吗?怎么楚军还来要粮。”

  上次郑使李户,为了说动楚国接受郑国的条件,答应了陆渊提出的由郑国提供楚军进驻阳夏郡之后的先期粮草物资。

  也就是百万大军,半年时间的所耗。

  这笔物资,大致包括了五百万石粮草,一千万支箭,十万条弓弦,铠甲万领,刀枪剑戟各二十万,以及一千万两银子的赏银。

  老实说,这笔支出已经很大了,几乎是当时郑国国库的三分之一了。

  不是谁都是楚国,休养生息三十载,府库充盈,钱粮多的都花不完。

  郑国和其他九州各国一样,都打了十几、几十年的战,剩下的家底很薄,并不富裕。

  一下拿出这些物资,已经算是割肉了。

  不过面对的梁国的强大压力,那时郑国君臣为了西境的安全,还是咬牙承担下来了这笔支出。

  可如今看来,这才过去不到一月,楚梁两国还在对峙,战还没打起来,楚军就先来叫穷,找自己搜刮来了?

  郑产道:“陛下,楚军借口在阳夏郡征了五十万民夫,为了保证这些民夫和他们家人的耗粮,所以需要我国再提供一千万石的粮食。新笔趣阁

  那黄玄还说这些民夫和阳夏郡的百姓,也都是郑人。陛下身为郑人之主,应该不会不顾自己子民的死活吧?”

  郑廉脸色有些难看:“当初郑想迁走这些百姓,楚国不愿。如今其却用这些借口和百姓,来要挟于我,真是可恨!”

  郑国开始的时候,说是割让阳夏郡,但割让的却只是阳夏郡的土地,而不包括上面的百姓。

  毕竟如今的郑国,情况着实有些不妙,举国只剩下七郡,人口也就两千万左右。

  现在又要割走一郡,疆域就缩水更多了。

  而阳夏郡虽然身处边疆,但人口也有二百二三十万人,已经相当于总人口的九分之一了。

  一下子要送楚国这么多的人口,郑国当然舍不得。

  可楚国那边说的也很干脆,不仅要地,也要人。

  不然上百万楚军跑来阳夏郡,入眼之处,一片荒凉,几千里看不到人烟。

  像这种地方,他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啊?

  所以本郡的人,绝不能被迁走,要留下来,给上百万的楚军提供服务。

  说实话,这其实挺有道理的,也是供应百万楚军消耗的必需。

  故而郑国君臣这边,经过商讨之后,最终也只能咬了咬牙,同意了这个决定。

  但谁能想到,当初他们的一时让步,竟会成了楚军再来要账的借口。

  “楚人真是无耻之尤,今秋阳夏郡丰收,他们就是靠在此郡收税,都能收上来四百万石粮。加上我们给他们的,就算多了五十万征召民夫的消耗,也够吃一年的了。”

  郑国大司农主管财政,此时愤愤道:“现在又来要粮,我自己都不够,那还有多余的给他?”

  郑产叹气道:“可是那些楚人,威胁说,如果不给粮草,那他们就要退兵,放梁人过来。这次我们引来楚国,可是狠狠得罪了梁国。要是梁国真来了,那我大郑可是就有亡国之忧了。”

  大司农冷哼一声:“阳夏郡那么好的地盘,他楚人若真舍得,当初就不会来了。”

  郑产摇头:“话虽如此,但我们还要依仗楚国,现在终是不好太过得罪他们。”

  “行了。”

  郑廉打断了两个争吵,然后问道:“执政,我记得楚国富庶,向为天下第一。其太平了三十年,钱粮满仓,应该不缺钱粮才对,为何此时却要用这种手段向我郑国要粮?”

  郑产苦笑:“陛下,楚国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