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铁拳行动

沿线的移民,受到波及,有十数万人死于洪水。

  七月中,临海、豫章、襄阳诸郡,同时传来奏报,这些地方同样发生洪水,地方、移民,影响甚重。

  内阁传来急讯,因为国内大洪灾,粮食转运工作出现问题,后勤补给可能会跟不上。

  七月末,因为缺粮,已经率军抵达梁郡,正围了大梁城的陆渊,不得不暂时罢兵,引兵退回东海郡。

  以缩短补给距离,减轻后勤压力。

  ……

  再次返回东海,陆渊心情显得有些郁闷。

  这次征讨梁郡,仓促落幕,好不容易围了大梁,结果却不得不出撤兵。

  数百万大军来回奔波,结果做了无用功,任谁也不可能开心。

  但再是不开心,他也只能接受。

  地方上事情那么多,后方又起了大水,各种天灾人祸连番上演,把这次北伐大胜的喜色,都冲澹了不少。

  正在这时,荥阳郡那边又传来坏消息,地方又有豪族叛乱。

  同时该郡上任的官员,本月又有三十七名被梁人刺杀,死在了任上。

  而地方上,更有三个楚人的移民村落,受到了良人匪徒的屠杀,死者上千人。

  看着这个消息,因为北伐撤兵,而一肚子火气的陆渊,再也忍受不了。

  他立刻神念联系江北各郡的镇守分身,下达命令。

  “从即日起,凡地方官员遇刺身亡,县一级官员死去,则不论缘由,尽屠该县豪族,以及江湖宗门帮派。

  府一级官员死去,则不论缘由,尽屠该府士族,以及府城区域内的豪族、帮派、宗门。

  地方凡移民村落,受到袭击屠杀,则村落附近十里之内,所有地主豪强尽杀之。

  凡各城中楚人移民受到屠杀,则该城中,所有商家大族,尽杀之。”

  陆渊下达了毫不留情的株连令。

  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受够了,这些毫无休止的刺杀袭击。

  才渡江四五个月,楚国派到江北的官员,就已经有三百多人被刺杀,两百多人身亡。

  被袭击的移民村落多达上百个,各城镇的移民,受到袭击的次数以千计,死者上十万。

  这一桩桩刺杀,一场场屠戮,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楚国在江北地方上的统治。

  那些移民还好说,消息闭塞,对于江北他们的近况,不怎么清楚。

  所以对于迁徙到近是平原的中州,还是挺乐意的,不会抗拒。

  可楚国派去中州的那些官员,一个个可就提心吊胆,惊惧万分了。

  谁都知道,现在中州有很多人,专门刺杀楚国的官员。

  而官员受刺杀的几率和死亡率,也非常之高,达到了百分之三,近乎三十分之一了。

  三十分之一的死亡率,听起来似乎不怎么样,毕竟军队在战场上,死亡率往往超过十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比这大多了。

  可战场上那是兵,地方上那可是官啊。

  一个是在前线,一个是在后方。

  这区别,能相提并论吗?

  对于官员来说,三十分之一的死亡率,已经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能让很多人吓破胆了。

  前往江北赴任,固然富贵险中求,但那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

  很多听闻江北恐怖的官员,在知晓自己被挑选中,要前往江北赴任的时候,宁愿挂印去冠,自己今后被永不叙用,也不愿去江北当官。

  甚至已经到了江北的官员,也有不少弃官而逃的。

  可见这股刺杀风潮,对楚国官员的惊吓和打击,有多么的大。

  孙思文这些日子,都不断写信跟陆渊诉苦,说国中官员闻江北色变,想要动员有功名的士子,前来江北,变得愈发艰难。

  照这般行事下去,后面再想挑出足够官员来,将越来越难,直至没有一个人愿去江北。

  所以行事已经非常恶劣了。

  也正因此,在又看到刺杀官员和屠杀移民的奏报后,陆渊才如此愤怒。

  他清楚,江北被楚军占领的各郡地方上,有能力对楚国官员进行刺杀的,也就只有那些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江湖门派了。

  楚军士兵的实力并不差。

  军中掌管五十人的队正,基本都是由三流资深好手,或者二流高手充任。而队里面的队副,以及一些有实力的什长,基本都是三流好手。

  而楚国对江北占领地区,地方上的官员安保配备,基本是县级主副官,如县令、县尉、县丞等,都是安排一到两队人保护。

  其他一些主簿、教谕、巡捕等官,则安排一什人保护。

  讲道理,这种安保配,已经很严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