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英语单词。

  杨小涛在学习外语,这更让熟悉的人惊奇。

  这年头,学外语有用吗?

  有用!

  对他们工人来说,升到八级就算是到头了。

  想要继续往上爬,就得考工程师,九级工程师。

  可是,要考工程师就得看的懂图纸,会设计,会制图。

  而现在国内用的大部分图纸都是山寨国外的,想要看懂就必须会外语。

  所以,众人在看向杨小涛的目光中,多了一份尊敬。

  至于嫉妒,那根本不存在。

  让他们看书,比加工工件还难。

  更何况还是看的外语书。

  王法等人也是心喜,他们也想自己小组里走出去一个工程师,那将是他们以后吹嘘的资本。

  至于车间主任和徐副厂长知道后,也是特别关注。

  这要是真成了,那就是轧钢厂转型以来第一个自己培养的工程师啊。

  意义重大。

  两人很快达成默契,全力支持杨小涛,哪怕需要多点投入,也值得。

  杨小涛自然不知道两人的打算,也不明白周围人为何突然尊敬起来,看他的眼神都有种崇拜的味道。

  若是知道了,肯定会让他们失望吧,杨小涛还没想着工程师的事。

  或许等到了八级钳工后再考虑。

  他现在只想把这本词典背过,看书的时候不用打断思路。

  就像前世被逼着被单词,背新课堂一样,哪怕是死记硬背也要背下来。

  不过,这“美丽的误会”确实给杨小涛的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平常车间里派发的任务少了,就是下班询问的人也控制时间,过了五点半绝不打扰他,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如此,一个周过去,时间也来到了三月份。

  这几天,院子里也传出杨小涛和娄晓娥旧情复燃的事。

  杨小涛听了,不用想肯定是贾家搞的鬼。

  为的不就是摸黑他吗?

  什么勾引有夫之妇,什么仗着有点钱就耍流氓,还什么半夜上门,什么什么的,传的就跟亲眼看到似的。

  杨小涛没时间理会这些,等手头上事完了,找机会再收拾这群禽兽。

  作为另一个当事人,娄晓娥同样跟没事人似的。

  根本就不解释,也不生气,生活该怎样就怎样。

  两个人出奇的一至保持沉默,倒是让这流言愈演愈烈,院子里的人看两人的目光也有些玩味,就好像两人是真的似的。

  贾张氏见此,更是变本加厉,除了在院子里长舌,有空没空的还去胡同里乱说。

  当然,她吃过亏,不会亲口说出来,只是隐晦的提及,让人抓不住把柄。

  渐渐的,知道的人越来越多,杨小涛的名声再次成为人们的谈资。

  对这些,杨小涛有所耳闻,但不会去理会。

  除了看书外,杨小涛没有忘记杨家庄的事。

  回城前,他就了解到这段时间村子里是青黄不接,村民都是处在半饥饿状态。

  这大人还好说,但老弱病孺可就跟着遭殃了。

  他能做的就是尽力帮助村子渡过难关。

  手头上的钱买了不少粗粮,蔬菜肉啥的也准备了些,到手的学分也花了大半,掺杂在货物里面,倒也不显眼。

  趁着杨石头进城的时候,将东西一起带回去。

  当然,这更让院子里的人眼红。

  尤其是贾张氏,恨不得天天在杨小涛院子外骂上两句。

  她也知道有些事不能骂,所以就捡轻的说,将目标放在这些东西的来路去处上。

  院子里不少人听了,也是满脸的嫉妒。

  就是易中海脸上也是布满阴沉,仿佛这些东西不应该离开四合院似的。

  对此,杨小涛懒得搭理。

  他们在这四合院里起码每个月还有粮食,让他们去农村过上两年试试?

  不经他人苦,怎知世间难?

  一群不知道农村疾苦的人,有什么资格说他?

  何况,东西是他的,想给谁给谁,那是他杨小涛的自由,谁也管不到。

  趁着周末,杨小涛把周鹏周奎叫到家里,三个人在陈大爷的指挥下开始整理菜园子。

  今后,这里就是杂交玉米的实验田。

  陈大爷几人对杨小涛不种蔬菜种玉米很是不解,但杨小涛一味的坚持,他们也没法子。

  杨小涛只是说了一嘴,也没过多解释,毕竟这事在他们看来就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