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杨小涛将扩招的事跟杨佑宁说了原则上杨佑宁是不反对的,但实际上却是让杨小涛等一等。

  最少,把七月过完,第一批订单交上去再说。

  杨小涛考虑一番,明白杨佑宁的意思。

  就是怕出了变故,先稳一稳再说。

  对此,杨小涛没有再说,随后说了过两天要回农场一趟。

  杨佑宁从陈宫那里听说昨天的事,也知道玉米的事重要,没多问就同意了。

  杨小涛想着,等小端午满月过了,冉秋叶出了月子,就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去。

  至于丈母娘,忙了一个月,也该休息休息了。

  回到仓库,杨小涛查看发货情况。

  现在,车队的运输任务繁重,还有日常任务,所以运输必须安排调度好。

  原本这事用不到他操心的,后勤的人就能做好。记住网址m.97xiaoshuo.cc

  但上次给西北运送的时候,就闹出不少乱子。

  要么是往车上装车头磕磕碰碰,要么是跑到一半后面的车斗掉了一个,好在路人及时提醒,这才没有大的损失。

  经过这事后,关于拖拉机运输的工作,就成了杨小涛的事。

  来到仓库外,娄晓娥正拿着本子跟车队刘队长进行核对数目。

  杨小涛走来看了一遍,这次发货有晋省的,还有一部分陕省的。

  两批货物要分开,而且送往不同的火车。

  “科长,数目没有问题,现在就等发货。”

  娄晓娥见杨小涛过来连忙汇报。

  “不过我担心路上,所以打算跟着去火车站看看。”

  娄晓娥说着,看着杨小涛。

  这是她自己想的,为的就是确保万无一失。

  只要车子在火车站安装好,数量没有问题,若是到目的地出了问题,那就是运输问题了。

  “行!”

  杨小涛想了一会儿便同意,“你这做的很好,想的全面,今后咱们后勤组要多招几个人,确保不出问题。”

  “是,谢谢科长。”

  娄晓娥笑着。

  “路上小心。”

  交代两句,娄晓娥跟着车队离开,杨小涛便回到车间继续忙活。

  时间就在这种忙碌中慢慢度过,一晃又是一个周,来到了七月上旬。

  眼看着就要入伏了,可今年的天气热的不像话。

  这还没入伏,车间里已经能热死人,这年代可没有空调,就是电风扇都没有。

  再加上车间闷得慌,就是窗户都开着,但机器工作产生的热量,根本不顶用。

  何况,这四九城闷热的厉害,哪还有什么风啊。

  在这种环境下,工人们只能一边擦着汗一边忙活。

  男工人还好一些,实在顶不住就光着膀子,可苦了一众女工人。

  没办法,杨小涛只能让工人减少劳动强度,一边让后勤人员多带盐水,给工人补充能量。

  这样的后果就是生产效率急速下降。

  以前日生产达到十二、三台,现在能够完成十台就是超常发挥。

  同时,杨小涛也想着买几台电扇,放在车间里。

  只是这年头用电都需要精打细算,轧钢厂十一个大家都在忙活,都热的不行,哪能搞特殊?

  而且,现在国内的电风扇都是小型的,就是放在车间里,估计也起不了太大作用。

  不能扯电线,杨小涛只能将目光放在蒸汽机上了。

  同样是动力源,杨小涛觉得将风扇的齿轮安装在蒸汽机上,只要转动就有风吧。

  电风扇搞不出来,太小没用,那就搞个大的,反正轧钢别的没有,废旧钢铁还是足够的。

  想到这里,在工人顶着闷热干活的时候,杨小涛回到家里,跟家人吃完饭,又抱着儿子在屋里转了一会,就回到书房,埋头设计电风扇。

  耗费了一个晚上,杨小涛将蒸汽机的设计图改造完成,顺便将风扇设计出来。

  蒸汽机的整体比打井机使用的小了三分之一,但省去了一部分复杂结构,只需要带动转子就行,所以体积上减小了,却因为降低了要求,反而获得了更持久的动力。

  至于风扇,杨小直接搞了三个扇叶,然后固定在一起,到时候镶嵌到蒸汽机上。

  只不过这每个叶片都有一米五长,三个加起来直径都有三米多。

  看上去,就像一个大风箱头上安装了三个叶片。

  想要运转起来,没有充足的动力,根本不行,但一旦运行起来,就能带来强劲的风。

  而且为了安全,杨小涛还是在外面加了一个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