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的小强秘书将做好的规划书分给各个车间。

  上面规定各个车间出的人数,工种和职级要求。

  孙国等车间主任看到各车间抽调人员要求,纷纷皱着眉头。

  但没有人开口反对,不说这事已成定局,上面的领导已经定下来了,就是开口反对也没用,平白了恶了双方关系。

  在这,现在的调整对各车间内部也是一种震慑。

  这些年下来,不少工人已经适应了现在的工作环境,摸清了各个领导的脾气,平常工作中也没了敬畏,是是而非吊儿郎当成了这些人的做事态度。

  正好借此机会,将这些不作为的工人拿下去,虽然不会开除,但工作岗位的调动,让他们清楚,铁饭碗也分大小。

  干得好就那大碗,干不好,就用小碗,别以为轧钢厂那他们没办法。

  对此,每个车间主任心理都有一杆称。

  这其中不可避免有个人情感作祟,但总体来说,这种调动是有益于轧钢厂集体的。

  “上面的要求大家都看准了。”

  “我需要中午吃饭前,各主任将名额人员确定下来,汇报到黄得功那里。”

  “同时,根据计划,原第十车间人员和一部分十一车间人员,将会分到各厂,到时候这部分人各车间主任进行分配。”

  “下午,就进行调整。”

  “老陈,人事部门打好招呼,一旦确定下来,尽快将花名册完成。”

  “这么大的事,让他们尽点心,轧钢厂的人事部门,要负起责任,不是吃闲饭的。”

  陈宫点头,一旁前来开会的人事主管顾飞额头上冒着汗水。

  这些年轧钢厂的人员变动很少,除了顶岗的出现,就只有开除的一两个了。

  至于离岗,那根本不可能。

  所以人事部人不少,但都是干统计下上班人数啊,发放福利的时候帮着清点数目这样的杂活。

  真重涉及人事领域的,真不多。

  这次,这么大的变动,不仅是人员组织架构重新规划,还有职责也会变动,真是,要忙死了。

  看着陈宫的目光,那就是两道死亡凝视。

  不行,就换人。

  干不好,就别干。

  这就是杨祐宁的态度。

  要不然守着他这个人事主管不问,却问向陈宫这个上司的原因。

  顾飞心理清楚,这是对他当初立场的选择进行报复。

  过了这关,以后好说。

  过不了,没啥好说的。

  会议散去,杨小涛找到杨祐宁,开始汇报接下来的打算。

  “十一车间继续承担拖拉机的生产。年后,研发科会启动柴油发动机的研发工作。”

  杨祐宁看着杨小涛的计划书,看到柴油发动机稍稍停顿,最后还是点头。

  有计划总比没有计划好。

  “第十车间,我打算只保留高压锅、打井机和暖气炉的生产。其中,明年夏天后,暖气炉也将祛除,今后第十车间主打高压锅。”

  杨小涛解释这,杨祐宁看了会儿,“打井机还需要保留吗?”

  “这个我想先看看,如今的产能和订单,还没达到最高,其他工厂因为蒸汽动力的限制,并不能大规模生产打井机,咱们先干着,以后看情况再说。”

  “好吧。”

  杨祐宁点头,“对于压水井、铁耙犁等项目,你打算交给分厂?”

  “对,这些东西技术含量不高,分厂也需要一些项目充门面,而且后期暖气炉也会交给下面。”

  “这样也好,不能强干弱枝,要均衡发展。”

  又看了下后面的计划书,觉得没有问题就在上面签字同意杨小涛的计划。

  下午。

  十一车间,王法站在一旁,手上拿着花名册。

  身旁站着一群组长,面目严峻。

  车文伟、李楠、邢佳琪、周奎和韩丽燕等人站在身后,众人面前都是车间的工人。

  “今天召集大家,是宣布下轧钢厂最新人员调动。”

  “下面,点到人名的人请出来,站到门口。”

  王法说话声音冷清,跟平常的老好人完全不一样。

  这上面的人,都是要清除出拖拉机车间的。

  至于原因,大家心理都清楚。

  虽然杨小涛没说,但王法可不想有二心的人在这里,充当老鼠屎。

  随着王法的声音落下,不少人在队伍里身体晃动着。

  这些人都是通过各种关系安排进来的。

  他们的工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