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接替,但他们也知道,等老师傅们退下的时候,就需要他们接过这把枪,继续冲锋。

  “厂长,咱们干到什么时候。”

  马晓玲在外面负责统计数量,这会儿有空过来询问。

  闻言,方厂长竖起一根手指。

  “一天?不,一个周?”

  方厂长摇头。

  “一个月?那机器可不行啊。”

  马晓玲清楚,这台老机器,虽然被装好了,但这么可劲的用,早晚也得出问题。

  若是再坏了,可没有第二个杨小涛来修。

  “不!”

  方厂长看了眼忙碌的人群,又看向遥远的天际。

  “是,一直干。”

  马晓玲脸上错愕,但很快反应过来。

  ‘大不了,再把杨厂长叫回来。’

  此刻,正被惦记的‘杨厂长’正在火车上吃着窝窝头,欣赏着路过的景色。

  对面,王浩抱着杨小涛的长箱子,这把枪上火车的时候可是差点被警卫扣下。

  原因就是车站有规定不准带武器上车,所以检查的时候闹出不小动静。

  再者这把枪警卫根本就没见过,就是警卫队长这样的老兵也是陌生,这样的枪,国内没有,那就是国外的了。

  两人差点被当成敌特抓起来。

  好在杨小涛及时拿出证明,然后解释一番,这是新研发的样枪,最后在一番确认下,才成功上车。

  不过,上了车,因为对武器的管制,也让他不敢放松。

  尤其是见识到这把枪的威力,更是时刻小心。

  “厂长,还有多久到啊。”

  杨小涛将窝窝头吃完,心情不错。

  “快了,上一站是归绥市,算上晚上的停靠时间,估计明天早上就能到四九城了。”

  “是吗,太好了,终于要到了。”

  王浩笑着,跟着杨小涛也算是去了不少地方,但唯有这一次,去得地方最远,离家的时间最长。

  不过,也是最有说道的一次。

  从东边到西边,从平原到高原,不说沿途看到的景色,就是这番经历,回去也有的牛吹。

  “是啊,回家了。”

  杨小涛看向窗外,脑海中想起离开前儿子的笑声和媳妇的不舍。

  良久,从沉湎中醒来,杨小涛拿起本子,继续研究机床设计。

  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时,外界的一切仿佛被按了快进键,时间过得飞快。

  随着一声哨声,火车缓缓停下,而天色已经黑下来。

  杨小涛这才放下手上的笔记本,对面王浩正拿着水壶,将打来的热水倒进缸子里。

  翻过手腕,六点半了。

  看着天色,习惯了西北九点黑天,到了这里竟然有些不自在了。

  “这时差,在国内还能这样,果真,地大物博啊。”

  感慨一番,看到王浩在忙活,杨小涛笑着,“今个我请客。”

  王浩赶紧摆手,“不用,快到家了,凑合着吃点就行。”

  “没事,出来一趟不容易。”

  杨小涛说着,起身看了眼左右,不远处一人推着银色小车,正往前走着。

  杨小涛走上前去,在售货员交谈一番,买了两份盖浇饭。

  这时候,虽然是计划经济,物资比较匮乏,买什么都需要粮票,但是在火车上就不用。

  只需要花钱就行,当然,这么一份盖浇饭也不便宜,需要一块钱。

  寻常人家一天的伙食都不到一块钱。

  端着两个大圆圆的碗,下层装着米饭,上面盖一些肉沫青菜,不时还能看到肥肉条。

  这一路走过来,几个旅客立马将目光投过来。

  随后有人伸手,也要一份盖浇饭。

  杨小涛坐回远处,将一个碗递给王浩,又拿出两个咸鸭蛋,一人一个。

  王浩端着饭碗,这一顿可是比轧钢厂吃的都贵。

  看着杨小涛剥开鸭蛋,直接放在碗里,扒拉起来,王浩也顾不得多想,赶紧吃起来。

  吃到一半,咸鸭蛋黄的香油混合着肉的香,加上蛋清的咸,让王浩吃的差点连舌头一起吞到肚子里。

  喝口水,看着杨小涛慢慢的吃饭,好奇问着。

  “厂长,这次回来,您还要出差吗?”

  杨小涛停下扒饭,看了眼王浩,“出差?再说吧。”

  “起码,最近不会出去了。”

  想了一会儿,杨小涛给出肯定的答案。

  第二天,天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