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战争之期临近

  “陛下,兀良鲜带着北夷使团离京了,臣见之情绪并不好,这一次我们怕是得罪了兀良部。”

  作为礼部尚书的松永年刚送走了北夷使团就前来禀报。

  “有什么好得罪的?”

  关宁抬头道:“不会真以为兀良部就是真心援助我们吧?”

  “再说这件事实在反常,朕心里不踏实,就算得罪也不能引进,你想想,五十万兀良部大军,再有三十万克烈部落军队,加起来都有八十万蛮族军队!”

  “那也不用脑子想想,朕怎么可能答应,别说是没这么大的需要,就算大宁顶不住,朕也不可能这样做,朕又不是隆景帝。”

  松永年听着暗自点头。

  当时陛下在云州起兵,一路势如破竹,隆景帝见朝廷大军无法抵挡,便引梁军入康。

  这确实是危险之举。

  请神容易送神难。

  自家的事关起门来解决,引来外人占着不走,不是大麻烦?

  谁能平白无故的帮你?

  事后才知,为了请这支梁国大军,付出了很大代价……

  陛下英明神武,自然不可能做这种事情。

  话说回来,兀良部也不可尽信。

  “这事不提了。”

  关宁直接揭过,已经决定的事情没什么好说的。

  他内心反而有警觉。

  这次他已跟秃噜花提及,要求尽全力打探到兀良保的伤情。

  如果有问题,就是在这里。

  他已有忧虑。

  万一兀良保真的死了,则没有人能再压制矛盾,兀良部真有其他想法怎么办?

  若真在跟魏梁二国开战的时候突然发难,又该怎么办?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到那时,克烈部落只能被动抵御兀良部而无法参战,大宁就不会得到任何援助,会直接面对魏梁二国。

  这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不是关宁阴谋论,而是未雨绸缪。

  原本他从不考虑这些,但现在有了变数!

  兀良保的伤情,就是变数!

  不过他也很放心,相信自己能考虑到的,父亲也能考虑到……

  思绪闪过。

  关宁又问道:“朕听闻现今国内多有舆情,都言大宁恐面临战事?”

  “是。”

  松永年开口道:“臣已安排清查,发现是魏梁二国所派之人有意放出,且这两国兵力不断调动,囤积于边境,使得氛围越发紧张,这也加重了谣言。”

  “不是谣言,原本就是要打仗的。”

  关宁开口道:“战期只剩一年,到了这个时候想捂是捂不住的,必要时可放出一些消息,让民众知情,当真有战争时,也不至于没有准备。”

  “具体尺度要掌握好!”

  “明白!”

  松永年为陛下洗地这么多年,这方面的经验充足。

  循序渐进的放出消息,不至于令人恐慌,又能让人慢慢接受……

  “您看大宁官报上是否应该刊登一些立意为保家卫国的诗词歌赋,也可选一些有进忠烈祠的人,列其生平事迹进行宣传……”

  松永年开口道:“这样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国民保卫国家之念!”BiquPai.CoM

  “善!”

  关宁满意的点头。

  松永年这个礼部尚书是当明白了。

  他原本要安排的就是这种方式,现在都不用他说了。

  “就按你说的办,另可让天策府配合。”

  “遵圣意。”

  松永年领命去办差。

  谣言如猛虎,当真正敌对时,战场上的征战只是一种方式。

  魏梁二国现今故意放出要攻战的言论,就是一种压迫,战争还未真正开始,就要让大宁先乱起来!

  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因而必须要有充足的应对之策……

  过了几日,克烈部落的使臣也离开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又一年结束了,岁日到了。

  这一年,朝廷进行了多项大事,基层制度确立,里正制度更加完善,里长由百姓选举,由地方官府审查任命。

  随之有一种检举制度确立。

  基层制度的完善,对朝廷实现上行下效颇有助力。

  还有一件大事完成,那便是新兵征募!

  在广泛宣传之下,新兵征募创造了一个奇迹,并没有采用强征手段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新兵已被拉到南蛮训练,还将长途至北夷,等到返回差不多也该到了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