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帝亮重器,斩头有声

 按说,朱祐樘登基后,便要着手处理万安、刘吉和尹直等媚臣,但谁知道那把刀偏偏落在他们的身上。

  现在暴君已经羽翼丰满,即便他明明已经是天下共知的“不取一文”,结果此次还是给暴君推上了断头台。

  “这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那里!”王越轻轻地点了点头,而后指向前面的一间书店道。

  虽然现在时间尚早,但书店已经开了门。

  自从弘治登基以来,科举名额大大增加,而国子监得到朝廷财政划拔后,便增设了很多务实的学科。

  正是如此,现在京城的文风渐盛,各间书店的生意亦是变得兴隆起来。

  在书店门口处,竟然张帖着宣传画报,最显眼位置则是:《明》刊弘治元年第一期今日隆重上市,欢迎订购。

  “还是谢学士说得好!不取一文,腹入万两!”

  “以前都说那个不取一文冤枉,但那种人怎么算冤枉呢?”

  “听说是何乔新花钱邀名,不然哪有那么多不分青红皂白之人?”

  ……

  此时书店门口站着几个书生纷纷张望,看到经过这里押囚队伍,对囚车里面的何乔新同样是指指点点。

  何乔新望向对自己指指点点的读书人,显得十分愤怒地道:“那帮愚昧的百姓被蒙蔽则罢,怎么这帮读书人亦已经青红不分,当真是世风日下!”

  “不是世风日下,而是你们那一套已经玩不转了!以前老夫不过作一首诗,结果因跟你们不合群,竟然被冤枉成作诗怨望!”王越望向那张宣传画报,仿佛已经看透一切地道。

  一直以来,舆论其实掌握在士大夫手里,所以他们往往能够给人物和事情定性,哪怕皇帝都不例外。

  此次何乔新明明收了足足十万两的贵重之物,结果在这帮文人的鼓动之下,何时新竟然是一个无罪之人。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一些事情正在悄然发生转变,而舆论权已经不再是文官集团所独有,而横空出世的《明》成为了最大的舆论武器。

  何乔新的眉头微微蹙起,却是保留着旧观念道:“你想要表达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

  “《明》刊将伱的事情刊登在上面,前几天上市后,京城便没有人再敢为你喊冤,而是对你人人喊打!”王越看到何乔新是真不清楚缘由,便索然直接告知道。

  就在何乔新为自己成功重新造势而高兴的时候,殊不知而今的舆论权早已经不完全被文官集团所掌控,而《明》早已经成为最畅销的刊物,亦是帝国最大的宣传武器。

  在最新一期的《明》刊上,由翰林侍讲学士谢迁亲自主笔。

  跟文人喜欢那种捕风捉影的传播形式不同,谢迁选择罗列大量的数额和罪证向天下人揭示了何乔新的罪行,更是有了最新何乔新赠给费宏的那两根人参为证。

  没有了那么混淆视听的声音,没有那么多的胡搅蛮缠,让到事情的真相可以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且不说民众的目光是雪亮的,而今《明》刊成为时下最广泛的读物,致使所有人都通过《明》看到了一个伪君子的何乔新。

  当然,最为关键还是皇帝通过经营《明》刊,已经成功打造了大明王朝最强大的舆论武器,现在的舆论不再由文官集团主持。

  何乔新听到答案后,一副难以置信地道:“《明》刊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你们是站得太高了,完全看不到现在的读书人亦是在改变,而今帝国不再是你们这帮人说什么便是什么了!”王越抬头望向慢慢变得敞亮的天空,轻轻地摇了摇头道。

  何乔新看到四周对自己指指点点的读书人,根本没有人再维护自己,知道自己此次已经败得彻彻底底了。

  囚车离西市越来越近,大家已经远远能看到刑台。

  何乔新知道自己是在劫难逃,望向王越忍不住感慨地道:“真不知你是哪来的狗屎运,而今连一品官服都已经穿上了!只是你都察院干的都是得罪人的活,哪怕皇帝给你一个太子太保的虚衔,亦是保不住了你善终!”

  “你这是在故意挑拨我跟陛下的君臣关系吧?”王越何等聪明,当即便看穿何乔新的小伎俩道。

  何乔新直接被问到了心底,但仍旧嘴硬地道:“以你的功绩原本可以封伯爵,但结果现在仍要做人家的刀,你当真甘心如此吗?”

  “封爵便不能入九卿,更不能入阁,老夫为何要迷恋于小小的伯爵呢?”王越虽然知道这是挑衅,但还是表明自己的态度道。

  虽然明朝的世袭爵位很诱人,但这属于小富即安的追求。

  若不是后代个人能够出众,往往只能每年领取一点禄米过日子,却是很难在朝堂有所作为,更是跟九卿的位置无缘。

  话又说回来,若是后代个人的能力出众,特别自己孙子王煜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