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古今是谁

br>  刘寡妇,刘秀才,刘莫邪!

  此人或许是一个突破点。

  “密切监视,若需要,让侦察兵协助,万万不可打草惊蛇。”

  朱允炆吩咐。

  刘长阁连忙应下。

  朱允炆再次看向王仲和:“古今是谁,你可知道?”

  王仲和苦涩地摇了摇头:“古今身份隐秘,以遥控见长,从来都是安排人员布局,自己躲在暗处操纵一切。”

  朱允炆相信王仲和没有撒谎,作为一个隐藏在最深处的黑手,在周围的幕布没有拉开之前,很难显现出他的身影。

  王仲和见朱允炆沉默,生怕不相信自己,连忙说:“但我知道古今与南洋贸易有关,与商人有关!”

  “什么?”

  朱允炆有些惊讶。

  王仲和解释:“毛瑞找我,目的就是说服我给他们提供船只,并答应给我一座岛,用作退路。我猜想,古今一定在远航的商人之中,或是官员之中……”

  “不可能!”

  朱允炆愤怒,起身走向王仲和,目光冷厉:“无端揣测的消息,朕不需要!”

  王仲和明白朱允炆的愤怒,远航贸易中没有官员,如果硬说,倒是有两个王爷,那就是辽王朱植、珉王朱耿。

  其中朱植经常往返于南洋与大明之间,而朱耿因为肥胖,多留歇京师。

  王仲和说出这些话,矛头直接对准了朱植,这是朱允炆不允许的事。

  朱植听从朱允炆的安排,成为了第一个主动放弃军权的塞王,与朱耿一起帮着朱允炆构建了皇室的产业,医用纱布的织造至今都有朱植、朱耿承担六成。

  朱允炆不相信朱植会有野心,他现在醉意于商道,习惯于-大海波涛,对于朝政之事,从不多问,与其他藩王之间的联系更少。

  至于朱耿,他现在胖出了一个半的朱高炽,别说有野心了,就是走路都喘。

  王仲和看着朱允炆,发誓:“臣句句属实,毛瑞确实索要了船只,也确实给了臣一座无人岛,若不是远航巨商或大人物,谁能做到这一步?”

  刘长阁、汤不平听闻之后,脸色变得浓重起来。

  开大海,发展远航贸易,确实带来了不少利润,尤其是市舶司革制、朝贡革制之后,利润十分可观。但市舶司不是安全局,他们不负责审核出海商人、入港商人的深度身份,只查验基本身份,办理寻常手续即可。

  古今的势力是不是已经转移到了海外,是不是在海外打造了一股力量,安全局根本无法掌控与调查。

  大海很大,无人的岛屿不少,未知的海域依旧很大。

  海禁有好处,至少可以将所有人都留在大陆之上,调查起来容易,抓起来也不太难。可现在朝廷沿海地带越开越大,市舶司的数量也已从最初的四个增加至了七个,古今及其人手,说不定真的出海过,真的在海上。

  朱允炆深深看着王仲和,转身走向牢门,沉声说:“知道什么,都交代清楚,至于你的儿女,朕会派人送去西疆省垦荒,你放心,他们跟着官队走,不会死。”

  王仲和松了一口气。

  西疆省,大明极西之地,曾经的西域,那里是一大块地方,是大明新收回的土地,至今朝廷都没彻底立足,更不要说古今会在那里安排势力了。

  只要孩子能活下去,那就足够了,可怜的是父母与妻子,他们已入黄泉。

  朱允炆走出安全局总部,心情很是沉重。

  大海,船,岛。

  朱植吗?

  不。

  朱耿吗?

  不。

  还有谁?

  忘记了,大海里还有一个藩王,那就是自己亲手派出去的宁王朱权,现在的庆元海贼团大头目。

  朱允炆背负双手,看着蓝天。

  朱权会是古今吗?

  善于布局,操纵棋局,这一点,确实和朱权很像。朱权热爱战场,喜欢战争,但迫于压力,最后只能放弃了军权回到京师。

  他有动机,但他没时间,也没有这个操作的空间。

  无论是从周王朱橚,还是从白莲教来看,古今势力的搭建可以追溯至洪武二十四年,可在洪武二十四年时,朱权才刚刚受封宁王,年仅十三岁!之后留京师两年,洪武二十六年前往大宁就藩,也不过十五岁!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操纵一切?

  荒谬!

  不可能。

  朱允炆不相信朱权是古今。

  ps:

  一月份结束,二月开始。

  明天需要出差一天,回来之后补更,二月份尽量多更新,争取爆更“还债”,哈哈,感谢各位的支持,感谢臭不要脸、那冷本尊等兄弟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