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明代俸禄特征就一个字

十年后,正是张居正的改革,才给大明续了命。

  解缙哈哈一笑,回礼道:“夏侍郎乃是真正人才,对问之间,竟能将各年田亩对答如流,盘算丝毫不差,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黄子澄收回了摸着沙盘的手,对解缙说道:“夏侍郎可是户部难得的人才,你可不准拉到内阁去啊。”

  众人听闻之后,哄堂大笑。

  张紞止住笑,安排道:“时间紧迫,便由黄尚书与夏侍郎,先编出一份新的俸禄方案,我等几人,则拿出遏兼并之法,争取两日内,呈览皇上。”

  “如此甚好。”

  黄子澄、夏元吉连忙答应下来,两人走至桌案旁,开始编制新俸禄方案。

  明代俸禄制度最鲜明的特征,就一个字:

  薄!

  薄俸之薄,几乎令人寒酸。

  洪武四年,朱元璋令中书省、户部拟定文武官员每年的俸禄。

  正一品,一年九百石;从一品,七百五十石;

  正二品,一年六百石;从二品,五百石;

  ……

  正七品,八十石;从七品,七十五石;

  ……

  正九品,六十石;从九品,五十石。

  虽然在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下令调整了俸禄,改年俸为月俸,可一年下来,相对洪武四年,也增加不了多少,正一品增加了一百石,从九品,增加了十石。

  就以明初来论,当个七品县令,一年就八十石俸禄,均摊下来,一个月近七石粮食,一上称,不错,一千多斤粮食呢。

  县令身体不错,娶了四个老婆,生了三个男娃,两个女娃,父母尚在,还请了两个仆人。这样一算,十几个人吃一个月,也吃不完那么多粮食,还能剩下九百多斤。

  拿出来两百斤去换点蔬菜豆腐,剩下的七百斤就是剩余财富了?

  不。

  县令这边剔着塞着青菜叶子的牙,有人敲门了。

  开门一看,在六房、粮科、马科等干活的吏,负责站堂、看管、守卫、催科、抓捕的衙役,齐刷刷施个礼,然后伸出手:“县太爷,我们这个月的粮食呢?”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更新,第七十八章 明代俸禄特征就一个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