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仔细一想,这应该不对吧。

  仅仅是因为军饷就叛变,未免太是那回事了。

  但远在京师,他一时半会也摸不透。

  尚可喜这个人与孔有德,耿仲明不同。

  如果按照人们口中的,他是有罪的,因为投降清朝。

  还带头攻打南方。

  可在他的角度来看,他和祖大寿是一样的。

  都是战斗到最后才投降。

  他在明朝的最后岗位是广鹿岛副将。BIqupai.c0m

  在这一年的年初,孔有德、耿仲明弃守登州向辽东海岛流亡,尚可喜出兵追剿,十分卖力尽责。

  到年中的时候,投降了皇太极的孔、耿引后金兵进攻旅顺,尚可喜的父兄守城战死,家人仆从数百口死难。

  当时尚可喜率部赶去救援,在途中闻知旅顺失陷、家人遇难的噩耗后,率部南下投奔登州。

  但彼时的登州尚未走出孔、耿祸乱的阴影,从感情上来讲,作为与这俩人同出自辽东皮岛的尚可喜。

  是不大可能为当地官民所亲近的,他的事实遭遇也是如此。

  这一年尚可喜才29岁,绝对是最噩耗最黑暗的一年。

  本来自己有温暖的大家庭,但家人全部葬身战乱。

  原本有赏识他的毛总兵,但毛文龙已被袁崇焕杀死。

  原本有赏识他的黄总兵,但黄龙也已死。

  当时坐镇皮岛的主帅,已经换成沈总兵沈世魁,这是一个令尚可喜一言难尽的老熟人。

  如果按辈分来讲,尚可喜曾是毛文龙的养子。

  而沈世魁的女儿曾是毛文龙的小妾。

  所以沈世魁相当于尚可喜的外公,按理说他应该照顾照顾这位外孙,但事实恰恰相反。

  沈世魁、尚可喜两人之间的仇怨。

  用沈世魁的逻辑来讲是这样的:士兵哗变要杀黄龙,你为什么要救他?耿仲裕推举我做总兵,你为什么不帮我?

  意思就是毛文龙死了,我们应该是一个团伙的。

  现在我要做总兵,你应该帮我而不是黄龙。

  可尚可喜的逻辑是这样的:我救黄龙是救长官,我平定兵变也并不是和你作对,这些都是我的职责所在,是公事,你不能记成私仇。

  我们之间没有仇恨,平兵变没有错,救长官也没有错。

  可沈世魁的习惯恰恰就是公私不分,尤其喜欢把公事上的冲突当成非报不可的私仇。

  他对付尚可喜的招数,大概学的是袁崇焕杀毛文龙,先关上门把罪名罗织好,然后传令尚可喜到皮岛述职。

  当时身在登州的尚可喜备受冷遇,接到命令也没多想,就率部开船去了。

  如果一路上风平浪静,尚可喜的船顺利抵达皮岛靠岸,沈世魁再顺利地把他一刀砍掉,也就没有后来那些事了。

  可是尚可喜的船偏偏在途中遇到了大风,无法继续向北边的皮岛航行,就先就近回到了广鹿岛。

  广鹿岛就在今天辽宁大连的某个小岛。

  而皮岛在今天朝鲜的平岛,那里挨着丹东市,本来是中国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划给了朝鲜。

  这么一耽搁,沈世魁诱杀计划的秘密没有守住,被尚可喜知道了。

  据《尚氏宗谱》中“先王实迹”的记载,尚可喜知情后慷慨悲愤地说:“大丈夫将扫除天下,宁肯以七尺之躯,俯首就戮乎!”。

  意思就算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去扫荡天下怎么能把头伸出去让你杀。

  实际上他后来还真的扫荡天下了。

  但尚可喜不肯俯首就戮的选择并不高明。

  无外乎是打听到孔有德、耿仲明在后金很受优待,就也派了人去跟皇太极接洽投降事宜。

  那皇太极正是缺人的时候,别说将军了,就连小兵都给你一堆好处,让你乐不思明。

  尚可喜跟皇太极的主动联络,始于崇祯六年十月,但正式的投降一直拖。

  拖也并非他良心发现。

  而是没有筹码,孔有德叛变带走了八千人,人家皇太极才会重视他。

  他如果不表示一下,恐怕过去也会被安排当大头兵送死

  于是他也抢了很多东西和人口。

  后来就成了……

  朱由检放下文书,他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没有杀毛文龙,这个孔有德还会叛变。

  正在这时…

  “陛下,勇卫师已经全部训练完毕啦,由卢总督带领的天雄军,训练了两年。”

  “今天全部班师回朝啦。”

  王承恩的话音打断了他,朱由检看着他喜笑颜开的模样。

  瞬间也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