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5章:第二次玄武门事变(下)

到这种程度呀。

  那么也就只有一种可能了,他的身边肯定有重臣在蒙骗他。

  至于此人究竟是谁,姜尚推算定在李悝、李斯、李淳风这三人之中,因为李世民率军离开长安后,他们三人是负责留守长安的大臣。

  李悝依旧还处于昏迷中,已经可以直接排除了。

  那么下达屠杀令了的李淳风,以及针对李悝的李斯,只会是他们两人中的一个,或者他们两个人都是。

  姜尚不愧是智力103的智者,智力100的李世民,苦思多日都发现不了的问题,他不但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本质,而且还将人选范围缩小到两个人。

  至于究竟是李斯,还是李淳风,姜尚暂时也还不确定,毕竟他对这两人都不了解,而且所了解到的信息依旧有些片面。

  关于长安已被渗透成筛子的结论?从李世民回归后的所作所为就不难猜到,毕竟连杨家李世民都没能主持公道,其他唐将们难免会因此会兔死狐悲。

  如果说之前的世家反叛,是在李斯的有意扰乱下,才忠奸难辨的话,那么如今在李世民一系列令人失望的行为下,李唐诸将们现在才是真正忠奸难辨了。

  哪怕是姜尚,也只知道李斯和李淳风两人之中,或许有一个人存在问题,至于其他将领,他暂时也区别不出来。

  从乐观的角度来推测的话,可能只有几个将领叛变了,但若是从悲观的角度开看的话,姜尚觉得还是尽快弃城而逃了。

  谷拦</span>他发现救李世民一命的的难度太大了,一个不慎的话,很大可能还被把自己也给搭进去。

  姜尚将自己的分析跟李世民说了之后,李世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

  “李斯和李淳风之中有人是叛徒?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他们都是李家之人,是本公的血亲,怎么可能会背叛本公呢?”

  “秦亥还是嬴昊的表弟呢,而大秦更是天下第一势力,他不是也背叛了嬴昊。”

  “……”

  李世民顿时无言以对。

  他跟李斯和李淳风都只是远亲,血缘关系很淡,都快要出五服了。

  而嬴昊和秦亥可是近亲,血缘关系还在五之内,可秦亥还不是背叛了嬴昊,还是在大秦时候诸侯霸主的情况下。

  如今李唐眼看着都要亡国了,树倒猢狲散,李斯和李淳风又有什么不可能背叛的呢?

  李世民一脸颓然的跌坐在椅子上,痛苦的逼上了眼睛,等再次睁开后已无半分情感,冷冷道:“李淳风是大宗师,并且单独和本公接触国,他要是叛徒的话,本公早就已经死了,所以他应该不是。”

  姜尚却摇头道:“可他要是所图更大呢?”

  “更大?”

  李世民闻言一怔,随即倒吸一口凉气。

  关中能有什么比他的命更重要的东西?

  当然是杀光长安世家,为大秦的统治,清理出一片净土来了。

  直到这一刻,李世民才算是明白了,第一次大战时嬴昊为何不趁势一举攻占整个关中了,因为他想得到的从来都不仅仅是关中,而是一个没有世家利于统治的关中。

  要知道,关西世家在土地兼并,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的掌控方面,可比河北世家还要过分,也就仅次于辽东世家的程度。

  大秦已经正式建国了,嬴昊面对世家的问题,自然不能再向以前一样大杀特杀了,因为他现在就是皇帝,不能在用大汉的旗帜在前面顶着了。

  所以,第一次关中大战,大秦若是占领了关中的话,那么世家就是大秦要面临的最大问题。

  亏李世民还以为,嬴昊是为了秀宁和两个外甥,才决定签订停战协议的呢,原来这其中还有这样更深的一层用意在。

  如今不但借李唐之手,解决了关西世家这个大麻烦,还将所有的脏水和骂名,都统统的泼到了他李世民的身上,让他遭世人唾弃遗臭万年。

  想到这时,李世民脸上尽是苦涩,一脸惨然的自语道:“嬴昊,你可真是够狠的呀,你想以此来报复我用孩子要挟你是吗?你做到了,你又做到了。”

  看着一脸灰败,不断自言自语的李世民,姜尚犹豫再三后,说道:“唐公,长安城内的叛徒绝对不只一人,恐怕已经有大批人被大秦拉拢。

  现在趁着对方还未发难,还是快放弃长安这片绝地,逃回汉中,另谋出路去吧。”

  “逃?你让本公逃?”

  李世民听到这话,莫名其妙的就破防了,如同发怒的狮子一般起身怒道:“嬴昊就是要看着本公众叛亲离、身败名裂,本公若是现在逃的话,岂不是让他得逞了?

  本公本来是准备离开的,现在不但不会走了,反而还要留在长安,将这些吃里扒外的叛徒全部杀掉,让他知道背叛本公的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