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蔬菜加工厂

  “李同志,你这项目有一点点大。在全县大种植水果,这最少也有十几二十万亩了,别说我了,就连县里的吴书记都不敢做主。

  这样吧!回去我就把这件事情汇报给县里,然后尽快给您答复。”刘主任一脸谨慎的说道。

  “没问题,刘主任,这个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拍板的。

  涉及一个公社甚至全县的项目,需要集合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也能理解您的难处。

  这个先盖过,下来我说一下另外一个厂子吧!这个应该比较好办一点。”李文点了点头继续道。

  “啊!还有厂子?我还以为李同志你说的果袋厂和包装厂就是两个厂子了。”刘主任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呵呵!那没有,果袋厂和包装厂放在一起管理比较方便,所以算一个厂子。

  我说另外一个厂子是酱菜厂,负责制作脱水蔬菜和酱菜等一些产品。

  这些产品我已经联系好了订单,到时只要一生产出来,香岛那边就会直接采购。”李文解释道。

  没错,李文想把自己方便食品的一部分原料提供地放在国内。

  李文现在旗下食品公司每天用到的蔬菜酱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后期如果上马自热食品和小火锅,那用量只会更大。

  而香岛这些蔬菜自身产量太少,大多数供给都是来自国内或者海外地区进口。所以,食品公司现在也急需一个稳定的蔬菜原材料供应基地。

  而现在国内蔬菜低廉的价格,即使深加工,价格也远远比不上香岛的价格。

  像一些脱水蔬菜、酸菜,调料这些都没有什么特别高深的加工工艺,到时候香岛公司只要提供机器,然后安排人监督生产就行了。

  如此,李文只需要提供价值不过几十万的设备,就可以给自己的公司打造了一个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

  而公社干部这边就更高兴了,李文又是捐厂,又是订单预付款的,简直毫无风险。

  一旦厂子建成,立刻就会为整个县城带来经济收益。

  “这个好,这个好!”公社刘主任一听立刻眉开眼笑。

  无他,实在是这个蔬菜加工厂见效太快,只要工厂一开,就可以为普通民众和大队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到时候,老百姓房前屋后自留地种植的蔬菜都可以直接拿到蔬菜加工厂去卖。

  甚至很多旱田在夏季收完麦子种不了粮食后,也可以利用夏秋雨季种一些蔬菜。

  大部分蔬菜生长周期短,一两个月就能收一茬,可以多不少收入。

  老百姓和大队有了钱,地区经济也会更加繁荣,官方也会有更多的收入,而且工厂还会产生不少利润,简直是往他们口袋里送钱。

  【很多半山的旱田靠天吃饭,一年只种一茬麦子,夏季收完麦子以后就不种了。】

  “难怪这几年一个个的都抢着来新镇公社任职,原来是这新镇是福星高照啊!”刘主任内心狂喜。

  一时间,刘主任都有些坐不住了,他要马上回去汇报这个好消息,自己的仕途这是稳了啊!

  “那行,天色不早了,路也不好走,我们就不挽留众位领导了。”李文和一众村干部送着一脸兴奋的公社干部登上了拖拉机。

  “那行,我们也就不打扰李同志了,初三那天再来给李同志拜年。”公社刘主任一脸开心的使劲朝李文众人摆手。

  送完公社干部,众人又在大队部开了接近一个小时的会,商量整顿村风的问题。

  散会后,爷俩缩着脖子揣着袖筒,顶着朦胧的月光,踏着踩的瓷实的土路一前一后快步朝家里走去。

  还没进家门,前厅电视机的声音已经传了出来。

  “呦呵,都在呢!真热闹。”

  父亲李德佑推开门,看见前厅坐满了大大小小的人也没有惊讶,而是和邻里之间热情的打着招呼。

  李文紧随其后,随意的扫了一眼,好家伙,这大厅里最少坐了三十多号人。

  也幸好李文家当初因为人太多,所以前厅一边没有盖房子而是做了餐厅和会客厅,面积足够大,不然这几十号大小人还真坐不下。

  此时,一个个正一边磕着瓜子,一边聚精会神的盯着电视屏幕,还不时发出笑容。

  因为空间小,最前头十几个小屁孩紧挨的坐着。李文也不知道他们是看的懂还是看不懂,反正一个个挨得紧紧的,都快搂到一起了,就这也不嫌拥挤,看的很是认真。

  李文看着这个场景也是开心的笑了,前世他小的时候去邻居家看大彩电也是这样的情景。

  可是长大后这样的情景再也没有了,即使过年也都是人手一部手机,各玩各的,完全没有了人多在一起的热闹气氛。

  能来自家看电视的一般都是关系极好的堂亲或者邻居,李文也很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