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大军亲赴,邓艾谋反

  司马昭凝着双眸,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许久后方才抬起头,司马昭立即集结大军,要亲赴关中,宣称要迎接邓艾和钟会这两位大功臣回京。

  司马昭集结军队的速度很快,似乎…是早就准备好了。

  早在钟会伐蜀之际王元姬就说过。

  “钟会见利忘义,喜欢挑起事端,恩宠太过一定会作乱,不能委以重任。”

  当时司马昭没听,因为当时伐蜀之事一说出来,朝堂上下只有钟会支持,就连邓艾都千里迢迢写信说伐蜀之机未到。

  司马昭只能任用钟会。

  司马昭当时是没听,但不代表就信任钟会和邓艾。

  此次带兵去往前线,可不单单是要迎功臣。

  …

  相比较于钟会、邓艾和司马昭三人的恩怨情仇,李羲这边就安稳多了。

  自从罗宪夜袭吴军之后,吴将盛曼就蜷缩着不主动攻城了。

  但罗宪脸上却是没了笑容。

  两人又来城墙上巡视,罗宪望着东面,突然询问李羲:“知道为什么盛曼这几日不攻城吗?”

  “莫不是在等援军?”

  “正是。”

  李羲皱眉,顿了顿,罗宪又说:“说不定援军已经快到了。”

  “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我已经命快马前去向邓将军求援了,应该会派人来支援咱们。”

  邓艾不傻,永安不能丢。

  三日后,邓艾派来了援军,而吴国的援军也到了。

  是东吴丞相步骘之子步协带着大军来的。

  李羲也看出来了,这吴国是誓要拿下永安啊。

  三国,魏国想南吞吴、蜀,蜀想北伐,而吴国又何尝不想西占蜀地,北统曹魏呢。

  三家都想统一。

  奈何…东吴太菜,孙权喜欢瞎胡乱制衡,弄得吴国乌烟瘴气。

  东吴现任皇帝是孙休,也就是吴景帝,东吴第三任皇帝。

  李羲知道他。

  孙休也算是吴国不可多得的仁君了,颁布良制,惠于百姓。

  志善好学。

  可惜,有个缺点,死的早。

  ……

  言归正传,步协带兵支援,强攻一场,但无济于事,邓艾也派来人了。

  若是没有这波援军的话,李羲跟罗宪还真不太好打,但有了援军,那就轻松多了。

  步协打了一场,就意识到想打下永安没那么简单,便专心修营寨,也不再进攻了。

  罗宪这次也采取保守之策,只守不攻。

  步协可没有盛曼那么好对付,需谨慎。

  人一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

  这不,李羲坐在城墙上发呆。

  李羲有点担心邓艾,这货自从入主蜀都后就很骄狂。

  想到这,李羲低声呢喃:“算算时间,钟会应该也该到了,那邓艾多半也快没了。”

  邓艾死,李羲无力阻止,自己打仗不要命,到现在也才是个临时任命的百夫长。

  正如李羲想的一样。

  邓艾距离死期已经不远了。

  钟会军中。

  钟会一直都在琢磨怎么告诉邓艾,吞占了他的兵力。

  钟会本身和邓艾没过节,但邓艾偷渡阴平侥幸行险,成了灭蜀第一功臣,这就很让钟会眼红了。

  加之最近姜维在他身边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本就有着野心的钟会心动了。

  钟会叫来监军卫瓘。

  卫瓘来后,钟会直言不讳:“伯玉兄,邓艾骄狂,目中无人,常说逆言,前些日子更是筑京观干出人神共愤之事,这种人该不该死。”

  卫瓘有点懵,但迫于钟会压力也只能附和着点点头说:“说的是,邓艾不尊,有罪不假,但不至死啊。”

  卫瓘跟邓艾没仇没怨,一时间也没搞懂钟会突然说出这话来是什么意思。

  “伯玉,邓艾骄狂,目无晋公,擅封刘禅,收买人心,意图谋反,还罪不至死?”

  钟会这话说的有事实也有假,事实就是邓艾确实僭越了,但他并不想谋反。

  只是被功劳冲昏头脑失了智。

  这点卫瓘是认同的。

  但卫瓘也看出来了,钟会是要置邓艾于死地啊。

  卫瓘思量一阵,自己在钟会的军营中,若是违背钟会的意愿,这个疯子指不定会干出什么事来。

  很快,卫瓘就考量好了。

  立马改口道:“将军说得对,邓艾意欲谋反,该杀。”

  闻言,钟会那有些阴沉的脸上也总算露出了笑容,而后说道:“那就拜托伯玉兄与我一起写信,送给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