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应诏戍边

  张越对汉征大宛之战有一定的了解。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心中不免忐忑不安。

  张越仔细回忆汉书的记载,去年李广利*征大宛,因为兵力不足而失败,所以这一次皇帝先是征发了六万恶少年补充了李广利的大军。M.biQUpai.coM

  这一次征发七科適,又将有十八万跟自己一样的倒霉蛋被征发戍边,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最终李广利的大军击败大宛后活着回到敦煌的只剩下万余人,其余的人大部分饿死在了路上。

  想到这里,张越面如死灰,他可不觉得自己能这么好运的活着回来。

  不管是后世史书的记载,还是张三的记忆都清楚明白的告诉张越,这个时代,赘婿就是贱民的代名词,上了战场第一个被派上去当炮灰的就是赘婿。

  虽然自己名义上的妻子说了,会请求自己的岳父为自己去疏通一二,张越却没有报任何希望。

  平日里,自己的岳父就对自己呼来喝去,随意打骂,恨不得赶自己出门。好为自己的女儿重新找一位良家子。前些日子自己能与妻子成婚,也是妻子一力坚持的结果。

  妻子的话语更多的不过是安慰之语罢了,更何况即使如今的岳父真的有心帮自己疏通,靠便宜岳父这样一个斗食小吏也不可能做的到,这可是皇帝和三公们联合颁发的诏命,那里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能疏通的。

  况且现在这个时代,人们大多对赘婿极其厌恶,这次的兵役逃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果不其然,第二日张越就收到了三日后自备兵器去县中集结的命令。

  三日后,天还未亮认命的张越就拜别了妻子,带着验、传,一把铁剑和几件衣服,在众人鄙夷又带着一点点同情的目光中,走上了去往县城的道路。

  离开之时,张越分明还看见便宜岳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

  “可有验、传?”县城城门口一名手执长剑的武士拦住了张越的去路,目光扫向年轻人腰间短剑。

  “有”

  张越埋头在褡裢里掏了掏,将“验”,“传”小心取出,双手交给武士,同时介绍起自己来。

  “我是高要乡士伍,张越!”

  “张越?这名字不错啊!”

  “喔,原来是赘婿啊!”武士一脸鄙夷的看着张越。

  “去吧,这次的戍卒都在东校场集结呢!”

  张越收好验、传,问明了方向往校场而去,刚刚离开不过几步,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戏谑的笑声。

  “我呸,一个吃软饭下贱赘婿,也敢自称士伍,要不是看在他马上就去戍边的份上,乃公非教训教训他不可!”

  张越无奈的摇了摇头,心中虽然愤怒但也只有默默的忍受,在这个时代赘婿本就是贱民。

  汉承秦制,同样使用军功爵位制,不过不如秦朝严格,而且经过几次大赏爵位,如今刚出生的男婴都有簪袅的爵位,而做为赘婿的张越却连公士都不是,也难怪被人所轻。

  “看来要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必须想办法弄到个爵位才行啊!”

  张越一边想着事情,一边走着,很快就到了东校场。

  所谓校场,就是操练军队的场地,秦汉两朝都有规定,不教不的从征。所以每年都会组织适龄的男子进行1到2个月的军事训练。

  云阳县是一个大县,校场也比较大,足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可以容纳近千人进行训练。

  按照惯例,张越他们会在此地先进行一番整编,随后委派军官带领征召的士卒出征。

  这次云阳县一共征召了500余人,按照汉军军制刚刚好可以编为一曲。

  张越走到岗哨门口,递上了自己的验、传,验明了身份之后,进到了校场内。

  在校场内呆了一段时间,陆续又有其它被征召的士卒到达。

  等到了午时左右,校场外,忽然响起了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张越一看,却是一位军官,带着一群甲兵走了进来。

  等那名军官走到跟前,张越才看清他的长相,正是本县的县尉。

  只见他身穿长襦、外披铠甲、头戴长冠,腿扎行縢,足穿浅履,一手按剑,脸上满是络腮胡子,不苟言笑。

  张越识趣地向他行礼,军官却打量他一眼后淡淡地问道:“汝是前来服役的戍卒?”

  张越应了声诺!

  那县尉点点头带着一众兵卒往校场西边的高台走去。

  随即就响起了剧烈的鼓点声。

  包括张越在内的戍卒们,条件反射的往高台下集结起来。

  张越站在队伍中偷偷打量着四周,他原以为这群刚刚征召起来的戍卒会乱成一团,没想到三通鼓后,队伍就已经集结好了,偌大的校场竟然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