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刘据之死

  少傅石德眼看战况不利,赶紧向刘据建议矫诏调护北军使者任安作战。

  刘据此时却犹豫了。

  “北军恐不易调动……”

  石德却道,“只要把那任安部骗出军营即可……届时那任安就算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郑会此时也在一旁附和道,“少傅所言甚是……”

  刘据于是再次矫诏,使人持节前往北军军营。

  不过这一次却没能成功,持节之人还未进入军营就被驱逐了。

  刘据迫于无奈,只得亲自前往北军军营。

  听闻太子殿下亲自来到军营外,任安不得不出营拜见。

  “还望君,速速发兵……”

  刘据见到任安后,立即颁与符节,命令任安发兵。

  任安闻言拜道,“请殿下稍待,臣立即集结军马……”

  刘据满心欢喜的在军营外等着任安出兵,谁知那任安,返回营中后却是闭门不出。

  “殿下如之奈何!”

  等待了半个多时辰,始终不见北军有任何动作,刘据身边之人,皆是慌了神。

  “回宫!”

  刘据无奈只得回到博望苑。

  这时有人提议道

  “殿下,长安之民,亦长习战阵…何不以为兵……”

  “善!大善”

  郑会、石德等人闻言皆是眼睛一亮。

  刘据随即下令将长安四市的市民约数万人强行武装起来,组成了一支新军。

  随后刘据任命石德等人,指挥这支强征而来的新军增援长乐宫。

  石德等人领兵来到长乐宫西门外时,正遇到丞相刘屈氂率领的军队。

  “二三子,剿灭叛军,封妻荫子正是此时……杀”

  两军喊着相同的口号,冲杀在一起。

  转眼之间,原本富丽繁华的长安城就被鲜血与战火覆盖。

  双方会战五天,死亡数万人,鲜血像水一样留入街边的沟渠。

  经过几日的战斗,真相渐渐明朗,太子一方的士兵们感觉受到了欺骗,日渐逃散,而丞相一边的兵力却不断加强。

  庚寅(十七日),刘据兵败,南逃到长安城覆盎门。

  司直田仁此时正率兵把守城门,因觉得刘据与皇帝是父子关系,不愿逼迫太急,所以使刘据得以逃出城外。

  刘屈氂要杀田仁,却被御史大夫暴胜之阻止

  暴胜之对刘屈氂道:“司直为朝廷二千石大员,理应先行奏请,吾等岂能擅杀!”

  刘屈氂觉得暴胜之说得有道理,于是就将田仁给放了。

  此时皇帝正处于暴怒之中,闻听此事后大发雷霆,将暴胜之逮捕治罪。

  并派遣小黄门前去责问道:“司直放走谋反之人,丞相杀他,是执行汉律,尔奈何擅加阻止?”

  暴胜之在狱中惶恐不安,为了不连累家人,自杀而死。

  暴胜之死后,皇帝又下诏派宗正刘长、执金吾刘敢携带谕旨收回皇后的印玺和绶带,但并没有废除卫子夫皇后之位。

  ….卫子夫默默的交出印玺和绶带并询问道,“吾儿如何了?”

  左右回道,“太子已出长安……”

  卫子夫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刘长、刘敢两人对着卫子夫拜了一拜就带兵离开了。

  两人走后卫子夫感觉万恋俱灰,不由唱起了儿时的歌谣。并把宫人全都赶了出去。

  当众人发现情况不对时,卫子夫已然自杀身亡。

  皇帝还京后,仍然处于暴怒之中,认为任安见出现战乱之事,想坐观成败,对朝廷怀有二心,因此将任安与田仁一同腰斩。

  随后为安抚众人之心,立即颁布诏书重赏在此次事件中有功之人。

  其中郎官马通擒获如侯,封其为重合侯;

  长安良家子景建跟随马通,擒获石德,封其为德侯;

  商丘成奋力战斗,擒获张光,封其侯。

  刘据的众门客,没有参加叛乱,全部一律处死;M.biQUpai.coM

  凡是跟随刘据发兵谋反的,一律按谋反罪灭族;各级官吏和兵卒凡非出于本心,而被刘据挟迫的,一律流放西域。

  最终流放西域之人竟然达到了五万之众。

  因刘据逃亡在外,所以开始在长安各城门设置屯守军队。

  太子刘据虽然已经出逃,但暴怒之下的皇帝仍然在大势清洗整个长安。短短几人又有近万人被杀。

  群臣感到忧虑和恐惧,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壶关三老令孤茂上书皇帝。

  “父亲就好比是天,母亲好比是地,儿子就好比是天地间的万物,所以只有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