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国本民本

  张越点了点头继续道:「整个西域其实与楼兰相差不大,农稼全仗水力,播种之多寡以灌既之广狭为准,所以西域诸国才会论水不论地。」

  「西域与关中之地不同,西域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如今西域都护面积已经几与大汉内地同。」

  说到这里张越蹲下身从水渠中捧起了一捧水。

  待水从手指的缝隙中流干之后,张越才继续道:「汝可知西域有多少人口,大汉多少人口?」

  张焕毫不犹豫的道:「西域编户齐民百七十万,若是加上诸国人口当在600万上下!」

  「至于大汉,小子曾听杜公所言当有六千万!」

  张越点头道:「不错,大汉仅仅是关中、蜀中及关东之地就有近六千万人口。」

  「汝可知此三地面积不过西域半数,为何人口却是西域的十倍?」

  张焕不假思索的道:「粮食!」

  张越道:「不错,西域土地两倍于彼,人口却不过十一,其关键就在于粮食。」M.biQUpai.coM

  张越指着面前的沟渠给张焕看,「这里每一条沟渠都连接着一大片农田。」

  「没有这些沟渠,就没有这一片片的农田!」

  这时张越又向张焕问道:「汝可知二十年前此地有民几何,如今又有民几何?」

  此时杜陵等人也已经停下脚步饶有兴趣的听着父子俩的对话。

  张焕道:「小子记得二十年前此地属于山国,人口不足五千之数,如今高昌与铁山城人口已经十倍于昔年。」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App,】

  张越点头道:「不错,为何同样的土地,区区二十年,人口竟然差了十倍!」

  「二十年前,山国为养活区区五千人,尚且需要通过劫掠临国,而如今人口已是昔日十倍,民众却无饥饿之患?」

  张焕道:「当是因为有了足够的农田与粮食?」

  「不错,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多的农田,才保证了百姓的衣食!」

  张越这时手指指向了眼前的农田。

  顺着张越手指望去,张焕可以看到农人们此时真正收割宿麦。

  一些已经收割的农田中还可以看到火光和浓烟,那是农人在烧荒,将干枯的秸秆和杂草烧掉,准备下一季的种植。

  「这些田地之所以会存在全靠这些水渠引来的水进行灌既,没有水就没有这些农田。」

  张焕点了点头道:「大人,小子还有一事不明!」

  「这些水渠就足以把水引到田地之中,为何还要花费如此大的力气修筑井渠呢?」

  张越点头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明白的就要向明白的人询问……专业的事一定要让专业的人去做!」

  张越表扬张焕一番后才道出了原因。

  「高昌此地天气干燥炎热,若无井渠,在烈日炎炎暴晒下这些水不知会蒸发掉多少……」

  「高昌的水来自高山每年融化的雪水以及地下水,这些水每一滴都来之不易,若无井渠这些水在太阳的暴晒下很快就会蒸发殆尽……」

  「小子明白了!」

  张焕看着周围的田地道:「小子在轮台官学曾听教授讲到过大人的水利国家论……」

  「小子以为,昔日的秦地其实与西域亦有共通之处……」

  「春秋战国之世秦地在诸夏亦属蛮荒之地,牧公曾言「天下鄙秦」待秦人大兴水利,秦地一跃而为富庶之地。」

  「至孝惠文王之时,秦人百姓已无饥馑之忧……由是秦人方有大出天下之志……」

  张越赞扬一声道:「不错,某年轻之时曾听人言,只有吃饱了的人才会谈理想抱负……」

  「此人又言「谋事需找不缺钱的人,做事需找缺钱的人……」

  一旁的杜陵听到此句不禁感叹道:「此言虽俗,却道尽了人间真理……君侯可知这位贤者如今在何方,陵当当面讨教才是……」

  张越心中叹息道:「此人乃是某幼时偶然所遇,如今却是无法可寻!」

  杜陵闻言颇感遗憾:「可惜,这样的贤人若是能为大汉效力……」

  杜陵一边说着话,一边连连摇头叹息。

  张焕恍然道:「难怪大人要诸弟年岁稍长后游历天下……」

  张越闻言却是哭笑不得,他没有想到张焕竟然会因自己的一句谎言想到这些去。

  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有一些道理,游历天下或许真能遇到一些贤能之人。

  众人在休息了一番后,又继续沿着水渠前行。

  不久就见前方有一些人围成一圈似乎正在建造井渠。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