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蝗虫歌谣的威力!

  瞧你们两个没出息的样子!真给我丢人!

  秦怀道见这两个憨货表情如此夸张,不由暗暗捂脸。

  其实也怪不得这两人如此吃惊,任谁听到十万贯铜钱,表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片刻之后,小张跟一个伙计把酒菜端了进来,三人便风卷残云般狂吃海喝起来。

  此时,长安城朱雀大街。

  “喂,小屁孩。叔叔给你们十文钱,你们要不?”一个汉子对着街头玩闹的五六个小孩,笑着说道。

  “叔叔,你干嘛无缘无故的给我们钱啊?”此时,孩子当中,一个年龄七八岁的小孩一脸警惕的望着汉子说道。

  这名小孩是这四五个小孩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年龄大,自然见识也更多一些。

  他可是听过长安城内有好多拐卖小孩的人贩子,这个大叔虽然看起来不像坏人。

  但自己与他非亲非故,他干嘛给我们钱呢?!这不由得让他心生怀疑。

  “孩子,不要怕,叔叔不是坏人,叔叔这里有首歌谣。

  只要你能把它记下来,然后唱给别人听,叔叔手里的十文钱就是你们的了。”

  那名汉子温和一笑,对着这帮孩子摊开手掌,手掌之上赫然是十文铜钱。

  只是唱首歌就有十文钱可拿?!几名孩童闻言,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

  “叔叔,是什么歌谣?快说出来!”为首那名七八岁的小孩,急声问道。

  “孩子别急,叔叔这就唱你们听!

  蝗虫蝗虫,飞在空中。

  成群结队,声鸣嗡嗡。

  落入人间,为害重重。

  庄稼被吃光,一飞无影踪。

  辛苦去耕作,到头一场空。

  蝗虫蝗虫,此乃害虫!”

  汉子一句一句的慢慢唱了出来,虽然他那破锣嗓子,唱的很是难听。

  但那些孩童却是认认真真的记在了心里。

  当然,他们之所以会如此认真,完全是因为看在了那十文铜钱的份上。

  “记住了嘛?只要你们记住了,去人多的地方唱这首歌谣的话,每天都可以来这里领十文钱哦!”那名汉子笑着说道。

  “叔叔,我们记住了。”回首那名孩童大声说道。

  说完之后,他还在那名汉子面前,一字不差地唱了出来。

  声音清脆,带着一丝童音,竟然给人一种悦耳动听的感觉。

  “好,你这娃子果然聪慧!记得去人多的地方唱。

  每天这个时间,可以来这里找我领十文钱!”那名汉子听完,很是高兴。

  接着他便把手里的十文钱,递给了那名孩童。

  “叔叔,我会好好唱的,明天这个时候我再来这里找你!”那名孩童接过钱之后,兴奋的说道。

  汉子闻言,点了点头。

  接着这名孩童,便把手里的十文钱,给剩下四人每人分了两文。

  然后五个孩子便高高兴兴地跑到人多的地方,唱起了这首歌谣。

  “蝗虫蝗虫,飞在空中。

  ……此乃害虫!”

  这一幕在长安各个街头上演着。

  不到两个时辰,这首歌谣便传遍了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朱雀大街东市,某个酒楼之内。

  “老王,听说了吗?这蝗虫竟然是害虫啊!”一个高瘦汉子坐在酒桌旁,对着一名肥胖男子,说道。

  “谁说不是呢?这蝗虫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那些读书人竟然还说这蝗虫是神虫!那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吧?!”肥胖汉子喝了一口酒,满脸激动的骂道。

  “对对对,朝廷都贴出公告了,这蝗虫就是害虫!

  把我们辛辛苦苦种的庄稼,啃的连渣都不剩!书生误国啊!”旁边一桌一个高大汉子,插嘴大声说道。

  其实这蝗虫是神虫的理念,是汉代知名大儒董仲舒提出来的!

  他的著作有《贤良对策》和《春秋繁露》,《汉书》称他“为群儒首”“为儒者宗”。

  东汉哲学家王充说:“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可见其在儒家的地位有多高!

  董仲舒被历代学者称为名儒,他的大一统论、天人感应说、独尊儒术主张,对中国历史、中华民族都有重大影响。

  从汉武帝正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念,便成为了历朝历代的封建君主们证明自己是“顺天应时”“授命于天”的核心证据。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按照“天人感应”的观点,人的行为会影响到上天的意志。

  做好事多的人,上天会庇佑他,做坏事多的人,上天便会降下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