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义薄云天秦怀道!

  “这位后生,老头子我不识字,能不能帮我念念这公告上写的的是什么?”

  一位年纪大概五十出头的老者望向旁边一位清秀书生,满脸谦卑的问道。

  没办法,别看这位老者论年纪而言,都可以做眼前这位书生的爷爷了,但是读书人在如今文盲遍地的大唐,地位可想而知!

  “是啊,这位公子,能不能帮我们念念?”

  ……

  周围的围观百姓也是纷纷附和道。

  “今有河北道流民数以万计,他们遭受旱灾之苦,流离失所!生活无以为继!

  如今,他们已来到长安城外,为了避免流民聚众导致长安城内发生动乱。

  故尔秦县伯献计,只要居住在长安城内的百姓,每人收留一位流民让他们住上一晚,今年的赋税可以少交两成!

  诸位可以放心,这些流民只需在长安城住一晚,明日一早,他们便会跟随秦县伯前往蓝田县开荒种红薯!

  秦县伯已经承诺,只要这些流民前往蓝田县做工,管吃管住,每天每人还发两文钱!”

  清秀书生见盛情难却,只好把公告上面写的内容大声的读了一遍。

  什么?只要收留一位流民今年可以少交两成赋税!

  这个消息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

  周围百姓瞬间炸了锅!

  别看只是少交两成赋税,可是对于灾荒年的他们,这两成赋税却有可能是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李二也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做个顺水人情。

  要是换作平常年月少交两成赋税,他李二是万万不会同意的!

  别看长安城天子脚下,达官贵人遍地走,豪商巨贾多如狗!但是贫苦百姓也绝不在少数,这些贫苦百姓大多数是从别处移民过来的。

  因为隋唐末战乱不断,导致长安城人口锐减,所以大唐朝廷为了扩充京都人口,从南方强制迁移了一些人过来!

  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长安城虽然是大唐如今最繁华的城市,但是也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贫民窟!

  延祚坊就是长安城中贫民聚集的地方,这里卫生条件差,蚊蝇四散,居民是可以吃的饱,但是生活条件很差。

  他们跟土生土长的长安本地人不一样,他们没田没地,只能租别人的田地地,辛苦劳作一年,估计也就只能填饱肚子而已!

  “这收留一个流民可免交赋税两成,这事可信吗?”

  “对呀,这怎么越想越不靠谱啊!”

  “这收留一个流民也就吃住一天而已,能花几个钱?!”

  ……

  周围的百姓兴奋了一会,等冷静下来之后,众人又开始议论纷纷。

  “诸位安静,且听在下一言!”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之前那位清秀书生连忙对着众人压了压手,大声喊道。

  众人闻言,议论声慢慢的小了下去,一双双带着疑惑不解的目光,齐刷刷地往清秀书生这边望了过来。

  清秀书生见周围百姓安静了下来,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诸位父老乡亲,这官府的公告是真是假,我们并不能确定!

  但是,这秦小公爷说的话,我觉得还是非常可信的!

  而且公告里说了,明早秦小公爷就会带着这些流民前往蓝田县开荒种红薯,这些流民不但有饭吃,还有工钱拿!

  诸位可以想想,这数以万计的流民每天要花费多少钱粮?!这秦小公爷为了那些流民不被饿死,竟然豁出翼国公府的全部身家!

  我林某人虽是读书人,但是我敬秦小公爷是条汉子!我相信秦小公爷说的话!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这秦小公爷不但提出了医保的政策,让长安城百姓人人都能看得起病!

  而且他还想出了硝石制冰之法,让天下贫苦百姓人人都能在炎热的夏季,感受到冰块的清凉!

  这秦小公爷为了那些可怜的流民,不惜散尽家财!试问这样一个无时无刻都想着为百姓做实事的人,怎么可能会说假话骗大家呢?!

  众人闻言,心里也是感慨万千!这段时间以来,秦小公爷的所作所为,他们无不看在眼里!

  “对!秦小公爷绝不可能说谎!我觉得公告上说的应该是真的!”

  “什么叫应该是真的?那就是好吧!”

  “咱们秦小公爷神仙般的人物,怎么可能会说谎骗大家?!”

  ……

  众人想到这,有人大声附和清秀书生说的话。有一就有二,没过一会儿,周围百姓纷纷附和。

  这一幕,在长安城各个街头巷尾上演着!

  延祚坊,某个街道。

  “二娃他娘,赶紧的,别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