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是高句丽,高句丽和吐蕃。”

  没有丁点思考,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情,朱标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高句丽先不说,说说吐蕃,那个犄角旮旯的地方,山高皇帝远,从周天子分封诸国,一直到秦王扫六合天下归一,先后经历汉,新,汉,三国混战,晋,五胡,隋朝。”

  “这段历史有一千五六百年了吧?”

  陈楚话音落下,朱标点了点头道:“周王八百,两汉四百余,汉末至五胡又一一百数十年,至隋,已有近两千年。”

  “是啊,自周天子开始,中原华夏的敌人都来自哪里?”

  朱标道:“北方。”

  “那为何唐朝覆灭突厥之后,北方在唐朝强盛时期很少出现乱子?”

  “因为…因为…因为…草原被打怕了?”

  “笑话,被打怕了?你被打怕了,就不用吃饭了吗?你只要不死,你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吃饱饭。”

  “唐朝解决草原的最大原因是汉地产出够多,能够用贸易的方式,用中原过剩的粮食去换草原的战马牛羊等物资。”

  “草原人吃饱了,有足够的粮食,他们还会拼死南侵吗?怕是有人想南侵,也会被其他想过安稳日子的人给压住吧?”

  “这个可以看当今圣上,只要吃饱饭,谁会去造反呢?造反那买卖,那么容易做的吗?”

  陈楚自然不敢直呼朱元璋大名,更不敢说他当和尚的事情,门外还站着两个锦衣卫呢。

  他敢肯定,只要他大放厥词的喊朱元璋,外边的两个锦衣卫肯定不需要勾红就能拉着他去砍头。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这个…确实是这样…”

  朱标低着头,思考了半晌,开口道:“先生,这和国运有什么关系?”

  “你再考虑考虑,吐蕃那个地方,高原地区,凭什么和唐朝争斗数十年,甚至稳占上风,现在的吐蕃高原,还有能力和中原争锋吗?”

  “不是我吹,根据我所知道的,吐蕃敢叛乱的话,朝廷虽然会损失很多粮草,但打他们就跟玩一样。这又是为什么?”

  “是大明比唐朝强,还是吐蕃高原比唐朝时期弱了?”

  “他们为什么会变弱?大明又为什么会比唐朝还有差距?能悟出这个,才算真的悟了,如果是我说出来,你只是记住。”

  陈楚在读博的时候,就在各大学府做临时讲师,而朱标不过二十的年纪,后世也就大学的年龄。

  教他还不是手到擒来。

  如果事事都他讲出来,那不说没啥教学生的乐趣,更是会导致学生丧失独立能力,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大明比唐朝还有差距…大明为什么会比唐朝有差距?大明建立在废墟上,父皇如何努力,也需要时间恢复民生,有些差距很正常。”

  “吐蕃为什么会突然变得那么强,能和唐朝争锋数十年而不败,为什么现在吐蕃再也没有唐朝时期的强盛,保儿哥领着几万兵马,轻松让吐蕃来应天换了大明的印信,金书…”

  无数的问题在朱标脑海中回绕着。

  “是什么…是天?天能左右的是什么?是风调雨顺?还是…好像,我…”

  内心中疯狂回忆着唐朝和吐蕃发生的历史大事,心中念念有词,考虑着其中的问题。

  不过片刻功夫,朱标猛地站起身道:“先生大才,我悟了,我悟了。”

  “悟了?悟什么了?”

  陈楚心中些许惊讶,暗暗思忖道:“这家伙脑子转的那么快?古人的智商都这么高吗?”

  “悟了,悟了,之所以唐朝那般强盛,是因为老天眷顾唐朝,所以唐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吃饱喝足,朝廷余粮颇多,既能稳定北方草原,又能供养大军。”新笔趣阁

  “而老天是公平的,它既然让唐朝风调雨顺,那自然不可能只让唐朝风调雨顺,在高原的吐蕃,因为风调雨顺,能够种植更多的粮食,供养更多的人口。”

  “随着人口增长,吐蕃本就耕地稀少,自然要向外扩张,南边有雪山阻挡,无论他们是向北通西域,还是向东进川蜀关中,都是在和唐朝厮杀。”

  朱标用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措辞,将心中所悟讲了出来。

  点了点头,陈楚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不过你说的老天眷顾唐朝,这是错误的。”

  “老天不会眷顾任何朝代,也不会眷顾任何人,老天就是老天,不是老天眷顾了唐朝,而是唐朝建立在老天眷顾生灵的时期。”

  “你可以理解为,老天感觉冷了,就稍稍加了一点天下的温度,天下的温度上升了,自然粮食产量就高了。”

  “你能悟出这一点,很不容易,给你个作业,今晚想一想,为什么唐朝会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