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邀请各大车间技术员召开技术交流大会

  面对张建国的回答,车间主任明白了劝说这些老技术员们的重要性,于是更加确定了心中的猜想,这才壮着胆子说道:

  “原来是这样,我能理解您的意思,可是要想请动这些老技术员们,常规的办法可行不通啊!”

  张建国一听,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思路是没错的。

  轧钢厂历史悠久,因此底蕴深厚,拥有不少技术高超的老技术员,但真正了解他们的人却没几个。

  厂长都只能勉强算一个,可厂长只是在颁奖的时候有接触,与这群思想老旧,性格古怪的老技术员们的关系并不好。

  但负责管理他们的车间主任肯定是对这些老技术员们有所了解的,平时安排任务,分配物资都要沟通交流的,久而久之对这些人的脾气也就了如指掌了。

  在亲眼见识过这些老技术员们的古怪脾气后,张建国就意识到自己想请动他们必须要另辟蹊径才行,或许熟悉他们的车间主任能帮上忙。

  于是,张建国故意引导,展现给车间主任一个可以飞黄腾达的好机会。

  只要车间主任能帮张建国把这事儿办妥,那就等于是在帮厂长和上头的领导。

  经过短时间的相处,张建国觉得这个车间主任的脑子转的挺快,态度也好,是个不错的管理型人才。

  如果他能配合着把这事儿给办好,张建国就打算和厂长还有大领导商量一下,把这个人才调到更合适他的地方去。

  不过这都是张建国自己的想法,是不好直接说明的,所以张建国只能从侧面给个提醒,剩下的要靠车间主任自己去领悟。

  好在车间主任没让张建国失望,在明白了话中的意思后立马就给出了回应。

  听对方的说法,他有办法和这群脾气古怪的老技术员们沟通。

  “听你的意思,好像你有办法?”

  张建国挑眉问道。

  车间主任笑了笑,挠头说道:

  “办法是有,但不一定能行得通。”

  张建国点头道:

  “有办法就好,不管有没有用,试试总归是没错的。”

  这话的意思是张建国愿意给车间主任一个表现的机会。

  得到回应后,车间主任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恨不得现在就好好表现一番。

  但老技术员还在干活,这个时候是不太好去打扰他的。

  不过张建国没那么多时间等,因为他还要赶往下一个车间。

  于是张建国拉着车间主任走到一边,一脸严肃的说道:

  “我的时间有限,等不了那么久,而且厂长还等着我回去复命,这样吧,你把你的想法和我说一下,一会儿我直接和厂长说明,可以的话我让厂长把你安排到我身边,和我一起去处理这件事情。”

  听到张建国的话,车间主任略微犹豫了一下,然后点头说道:

  “好吧,其实我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些老技术员们思想老旧,一身的本事不想轻易的教给别人,原因就是怕被人抢走饭碗,但是技术这种事情到了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有精进,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嘛,然后更多的就是靠工作经验来提升了。”BiquPai.CoM

  “张领导,我知道您是个见多识广的人,有些事儿我稍微说一下您就能明白,这些老技术员们固步自封,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守着自己的本事不让人学去,但同样他们也学不到其他人的本事。”

  “就比如刚才我和您说过的事儿,同样一个异形件需要两个人一起配合才能加工完成,因为内轮廓和外轮廓的加工工艺不同,操作起来的难度也不一样,甚至保证精度和测量的方式也不同,如果他们能同时掌握这两项加工技术的话,不管是对工厂来说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有好处。”

  “在老技术员们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他们个人掌握的技术越多就可以单独干更多的活儿,这是对工厂有利的,然后个人的技术水平越高,掌握的技术越多,自然就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这就是对个人有利。”

  张建国听着,忽然间就豁然开朗了。

  车间主任说的是不错,个人掌握的技术多少决定了他能拿多少的工资,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全能的人越多,分布的工位就越广,这样能极大的提升高难度零件的加工效率。

  只要能提升产能,轧钢厂的效益就会提升,那么给这些有本事的人多发一点工资又算得了什么?

  之前张建国只是顺着大领导的提议,去想办法培养年轻的技术员,却忽略了这些老技术员们的技术发展同样有桎梏。

  的确,闭门造车可以避免被人学去,但自身的发展也会有上限。

  如果搞一个技术交流大会,让这些在专注于部分技巧而登峰造极的老技术员们凑到一起去分享自己的心得,以技术换技术,想来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