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前我们温家人睡了八个姑娘,这八个姑娘在下人的护送下已经隐姓埋名出了城,假以时日,八个姑娘会诞下我温家子孙,我温家好友遍天下,多是忠臣义士,在他们的照料下,孩子长大成人,依旧会编撰国史,哪怕是野史也会继续写下去,天下人只认我温家写的国史,就问你气不气吧。

  天子当然气了,别人是欺君之罪,你们温家是骑君之罪,直接骑朕脑袋上玩我,来人,拉下去砍了,捉拿其他温家人,乱党,统统是乱党。

  这是第一次,温家灭族。

  第一次,却不是最后一次。

  然后,这位天子就开始被喷了,士林、文人,谁不喷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甭管心里想不想喷,嘴上必须骂,就诛温家九族这一件事,开国功绩都被蒙上了污点,全是污点。

  然后过了十几年,天子快驾崩了,就在这个期间,他被喷了十几年,而且国史官也没有任何人当差,谁去谁挨骂,谁去谁遗臭万年。

  这位开国皇帝临死之前还带着执念,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砍了京中温家的人,悔不当初。

  等到太子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温家之后,满天下的找,着实收获了一波士林好人缘,人也找到了。

  本来吧,这是好事,长大成人的一群温家人入京了,进了国使馆成了史官。

  结果这国史一修,第二位天子又怒了。

  因为国史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详详细细记载了天子他爹,也就是上一位皇帝是如何迫害温家人的,依旧很客观,没有添油加醋,是什么就写什么。

  第二位天子怒了,温家说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依旧先别生气,我们温家人都猜到你是个什么熊样了,所以,入京之前我们也睡了不少姑娘,依旧隐姓埋名,依旧前往了四面八方各州府,十几年后,继续写国史。

  这给天子气的哇哇乱叫,国史没骂他,问题是给他爹一顿糟践。

  他是着实没想到,温家人这“家族传承”这么猛,但凡是姓温的,就没有怕死的。

  然后天子就开始考虑了,是睁一只眼闭只眼,老爹被糟践就糟践了,还是自己也干死温家人,然后,自己也被糟践几十年?

  最后这位天子忍了,温家人继续担任国史馆官员。

  又过了几十年,都换了俩皇帝了,温家人再次让天下人知道他们的到底有多头铁,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人叫做温正,可以说是名闻天下了。

  当时当政的皇帝特别宠信一个官员,叫做季平,权势滔天,结党营私铲除异己,本身就是世家豪族出身,担任了吏部尚书。

  然后温家人就开始在国史上写,写天子多昏庸,多么宠信季平如何如何的。

  天子肯定生气啊,但是无可奈何,毕竟他爷爷和祖宗都吃过这亏。

  对付温家人,属于是硬不起来,软的还不吃,那就玩下三滥的吧。

  之后天子下了一道御令,让当时温家家主温正担任了监察使,专门得罪人的监察使。

  天子就想看看温家是不是那么公正无私,是的话,就要弹劾朝堂上过半的官员,不是的话,岂不是虚伪之徒颜面扫地。

  结果这位温正担任新职第一天,真就弹了,弹了季平,悉数大小罪状三十七条,还说按照律法,应凌迟处死。

  天子乐够呛,臣子们也乐够呛,拿温正当小丑一样,因为温正说了一句话,大致意思就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没人搭理他,和看热闹似的。

  结果下朝的时候,刚出皇宫的时候,温正突然从轿子里掏出了一把刀,相当锋利的短刀,大喊一声什么国法容你,天道不容,然后冲上去就噗嗤噗嗤噗嗤,一共三刀,一刀咽喉,一刀胸口,一刀腹部,全是致命伤,军中的惯用手法。

  要知道温正是个读书人,加上衣服才九十来斤,就这三刀,明显已经练了几十上百次,相当的熟练了。

  出宫的臣子们都吓傻了,然后温正又大喊了一声,我杀人,杀朝堂大员,国法不容,自当死。

  “死”字落下,温正给自己捅了,捅的还是腹部,血流了一地,一步一步往皇宫走,一边走一边大喊着,何为君、何为臣,文死谏、武死战,不惜命、不惜身,禁卫吓的都不敢动弹,直到快到太乾殿的时候,温正才因失血过多而死,死时,面露狂笑,狰狞可怖。

  天子知道后差点没气死,第一时间下令捉拿温家“乱党”,要温正四个儿子偿命。

  禁卫去了,吏部的人也去了,但不是在温家抓到的人,而是在季府。

  四个儿子,以拜访季平之子为由进入了季府,待季付管家、直系子弟都到场后,齐齐抽刀一顿乱砍,基本上是给季家砍绝户了。

  不但带着刀,还带着血书,上面清清楚楚的写了季家谁谁谁害死了多少人,谁贪赃枉法,谁应受到什么律法处置,总之只要是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