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那些大臣已经同意了,那么董卓想要实行废立之举那就剩下最后一个阻碍了。

  那就是刘鑫带领的守卫天子的一千虎贲军。

  自从董卓派了一万西凉铁骑驻守皇宫的时候,刘鑫就带着一千虎贲军日夜守卫在天子刘辩身边。

  虽然董卓可以轻易灭杀刘鑫和一千虎贲军,但是如果他真的这样做,那可能就彻底得罪了大汉宗亲。

  因为刘鑫因为救助了天子,已经成为了名扬天下的刘皇叔。

  现在的刘氏宗亲可不能完全得罪,荆州牧,蜀州牧,幽州牧,兖州刺史可都是大汉宗亲啊。

  面对这个情况,李儒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岳父大人,这刘鑫虽然动不得,但是只要把他调出洛阳城不就行了吗?”

  “文优有什么建议,不妨直接说出来!”

  “岳父大人,这刘鑫救驾的功劳不是还没有封赏的吗?”

  董卓闻言眼睛一亮:

  “你的意思是……”

  “岳父英明,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封刘鑫一个地方官,那么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他赶出去!”

  “你觉得哪里合适?”

  李儒站起身来,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说道:

  “岳父大人,这并州本来就是异族和汉人混居之地,就是因为丁原的强势镇压,这才并州恢复了一些平静。”

  “但是现在丁原死了,吕布又投靠了我们,那么可以想象,这并州很快就会重新陷入混乱之中!”

  “这么重要的地方,自然是需要一位大汉宗亲去镇守,但是刘鑫现在尚且年幼,自然不能担任刺史重任,所以这雁门郡太守最适合他!”

  董卓有些疑惑的说:

  “这雁门郡处于并州最北方,刚刚收复人心不稳,他刘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如何能够镇守的住!”

  李儒摸了摸自己下颚的短须,一脸得意的说:

  “这个不是更好吗?”

  董卓顿时明白过来,两人相视一笑!

  ………

  第二天朝会,董卓并没有直接说要实行废立之事,而是先提出要对刘鑫论功行赏,并且把刘鑫救驾的事情摆在了明面上。

  董卓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官员上前谏言说并州刺史丁原图谋不轨,已被诛杀,但是并州暂时没有主政之人,即将陷入混乱。

  就在众人以为他要推荐刘鑫为并州刺史的时候,他话题一转,继续说道,他建议太尉董卓自领并州牧,因为只有太尉才能镇住那些异族,安定人心。

  朝堂众人心中一阵妈卖批,这不是在讨论刘鑫的封赏问题吗,怎么又让董卓得了一个并州牧的职位。

  不过朝堂上的这些人也都是人精,他们知道这是董卓提前安排好的,所以也没有人敢出言反对。

  董卓先是自谦了一下,然后就毫不客气的自封为并州牧,然后他示意那个官员继续说。

  “雁门郡新复,人心不稳,而刘皇叔名传天下,更兼有匡扶汉室之心,麾下虎贲亲卫又是兵强马壮,有刘皇叔镇守雁门郡,必定能守护一方平安!”

  “所以下官建议封刘皇叔为雁门郡太守!”

  此话一出,整个朝堂瞬间陷入了死寂。

  雁门郡那是个什么地方,哪里羌族,鲜卑族和难匈奴族混居,以前倒是大汉的领土,但是这几十年早就被异族占领了。

  也就是丁原上任之后,强势击败了几个部落,算是把这里暂时收复了,但是因为时间尚短,人心不稳。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汉人不足三成,其他的都是异族,桀骜不驯,很难驯服。

  这个时候让刘鑫去雁门郡当太守,这可不是什么封赏,而是要他的命吧!

  不过这些人转念一想,也就明白的董卓的打算,现在洛阳城里除了董卓的兵马外,就是刘鑫的那一千骑兵了。

  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如果他们留在洛阳城内,对董卓实行废立之举还是有些阻碍的,所以就借助这个机会把刘鑫弄出洛阳城。

  也只有把刘鑫弄到一个危险的地方,他才会把这些兵马尽可能的带走。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并州,一是那里确实比较危险,二来就是董卓自领了并州牧,那么刘鑫就是董卓的下属,即使刘鑫在雁门郡立住了跟脚,那也方便董卓拿捏。

  董卓听完之后,就问其他大臣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这个时候,自然是没有人愿意得罪董卓的,天子是不想让刘鑫离开自己,但是在董卓威胁的目光下,他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就这样,关于刘鑫的封赏已经确定了,盖了天子印玺的诏书也很快送到了刘鑫的手里,诏书让他两天之内必须出发。

  刘鑫接到诏书后,先找到于禁,和他聊了小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