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典韦就和数名亲卫带着一些酒菜来到了姜林的军帐。

  姜林又让典韦把赵云等人叫过来,然后姜林分别对他们介绍了一下,以后大家就都是生死相依的兄弟了。

  一番介绍之后,场面顿时热闹了起来,推杯换盏,大家都兴致都是很高。

  不过因为他们现在驻扎在野外,并没有放开了喝,不然喝醉了出现点什么问题也就麻烦了。

  所以酒水大家都是浅尝即止,就是酒量最差的赵云,都时刻保持着清醒。

  酒足饭饱之后,他们自然就开始切磋起了武艺,无论是赵云,张辽,还是发怒的典韦,徐荣竟然都能和他们斗成平局。

  而徐荣的武艺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就是典韦对待徐荣的态度都缓和了一些。

  等到天色快黑的时候,曹操派李典过来表示歉意,本来姜林救了他们,曹操应该亲自表示谢意的,但是没有想到,曹操因为乐进之死,昏迷了过去。

  曹操让李典带了口信,明天一早,他亲自上门道谢。

  金乌西落,玉兔东升。

  姜林正在军帐中入眠,典韦带着亲卫守在军帐外面,负责夜间巡逻的张辽却急匆匆的来到姜林军帐前。

  “文远,怎么了?”典韦拦住张辽,小声的问道。

  张辽脸上有些急迫,他说道:

  “有些情况,我要见主公!”

  “是文远吗,进来吧!”

  姜林现在也是顶尖武将行列,耳聪目明,虽然睡着了,但是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能感应到。

  典韦带着张辽进入了军帐之中,张辽看到姜林之后,立马说道:

  “主公,刚才营外的暗哨来报,他们发现大批人马正朝这边慢慢靠拢!”

  姜林眉头微微一皱:

  “有多少人?”

  “夜色太深,不清楚!”

  “他们现在到哪里了,骑兵还是步兵?”

  “没有看到战马,应该是步兵,现在距离我们还有三里左右!”

  “曹营有什么动静?”

  “没有?”

  姜林心中暗自思索,难道是吕布白天逃走不服气,夜里过来报仇了?

  应该也不是,吕布麾下的是骑兵,现在来到却是步兵。

  当然也不能排除,那些战马隐藏在人群中,暗哨没有发现。

  但无论来人是谁,都不能大意,姜林心思电转之间,就有了主意,他立马对典韦和张辽吩咐了一番。

  两人立马表示明白,然后分头离开。

  姜林在亲卫的帮助下披上铠甲,他拎起床边的盘龙戟,走出军帐,冷笑道:

  “无论你是谁,胆敢打我的主意,就看你有没有这么好的牙口!”

  随后,姜林就带着亲卫消失在夜色中了。

  ………

  姜林大营三里之外的地方,徐晃正带着一支军队悄悄的朝姜林大营的方向摸去。

  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不远的一棵茂密的大树上,一个全身占满树叶,只露出两个眼睛的人,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

  徐晃本来就是河东郡人,他出身在河东郡的杨县,以前曾经做过河东郡的郡吏。

  但是后来黄巾起义,他因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有功,被提拔为都尉,算是河东郡的二把手。

  但是后来汉灵帝恢复了州牧制度,虽然河东郡属于司隶地区,并没有州牧,但是太守也成为了一郡最高主官,军事民事一把抓。

  这样一来,徐晃这个都尉就有些做蜡了,在被太守明里暗里穿了几次小鞋之后,他一怒之下就辞官回家了。

  但是后来徐荣当上河东郡太守,徐荣因为麾下都是西凉武夫,你让他们打仗杀人没有问题,但是治理一郡之地就有些为难他们了。

  当徐荣听说了徐晃的名声,三番五次去拜访徐晃,想请徐晃出来帮助他一同治理辽东郡。

  徐晃虽然对董卓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徐荣因为出身北方寒冷偏僻之地,他知道民间疾苦,所以上任之后,也为老百姓办了一些事情。

  最后徐晃被徐荣的诚意感动,也就答应帮助徐荣,徐荣对徐晃也是信任有加,隐隐成了河东郡的二号人物。

  这次董卓迁都,要从河东郡借道去雍州,徐荣便带着一部分兵马来东垣城迎接董卓,让徐晃坐镇河东郡的治所安邑县。

  但是今天他本来在安邑县接待李儒等人,偶然之间听到他们的交谈,说徐荣被俘了。

  徐晃本来以为,李儒他们会安排人来救徐荣,但是他却亲耳听到那个李儒建议放弃了徐荣,火速赶往雍州。

  徐荣和徐晃两人的关系不错,这段时间内双方合作的也不错,他李儒可以不救徐荣,但是他徐晃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