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大道无形

己身上!

  小孩的母亲紧紧搂着儿子,扑通一声给萧风跪下了:“大人,使不得呀,使不得呀!”

  丈夫也吓得跪地连连磕头:“大人,大人,小人就这一个儿子,还指望他延续香火呢,大人开恩,大人开恩啊!”

  萧风皱起眉头:“你儿子是要去京城享福的,脱离你们这个穷苦人家,多好的事儿啊,怎么不知好歹呢?”

  小两口不敢说话,只是拼命的给萧风磕头,萧风哈哈一笑,伸手将两人扶了起来,从袖子里掏出一块银子。

  “跟你们开玩笑的,这钱就算给你们压惊的,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好好养大他,读书也好,修道也罢,当和尚也行,随他自愿吧。”

  小两口惊魂未定,忽然又得了银子,不知所措地连连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下次看热闹再也不抢第一排了!

  萧风走回到椅子处坐下,笑眯眯地看着苦禅,一句话也不说。苦禅却比之前更加神色颓然了。

  “真人之意,贫僧明了,只是佛度世人,是凭其自愿的,并非强行度化。真人以此相比,尚有偏颇。”

  “大师,你有家吗?”

  “出家无家,无家出家。”

  “你,有家吗?”

  苦禅愕然抬头,看着萧风冷冷的目光,忽然惊觉,他并非是在与自己打机锋,而是在问一件真事。

  “贫僧家贫,自幼上山当了和尚,父母早已去世,没有家了。”

  “你当和尚是自愿的吗?”

  “这……当然是了。”

  “你当和尚时几岁?”

  “贫僧当时五岁。”

  萧风再次起身,走到那对夫妇面前,那对夫妇简直欲哭无泪,萧大人今天怎么非可着我们这一只羊薅毛啊?

  萧风笑容满面,语气轻柔的对小男孩说:“孩子,你想不想天天吃糖葫芦?天天吃肉包子?”

  小男孩咽了咽口水,点点头:“想的。”

  那对夫妇也明白了萧风的用意,垂着头不敢打扰萧风。萧风笑得更和蔼可亲了。

  “那个卖糖葫芦的,过来!”

  一个仗着糖葫芦护身,也抢了个好位置的小贩赶紧上前,给萧风行礼,萧风扔给他一块银子。

  “这糖葫芦我包了。”

  小贩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比在人群里辛苦推小车卖早点的先打完收工,乐得眉开眼笑的给萧风磕个头,收下银子就退下了。

  萧风拿着那一大捆糖葫芦,笑眯眯的对男孩儿说:“你信佛吗?如果你信佛,这糖葫芦就给你吃。如果你不信,就不给了。”

  小男孩用嘴唆着手指,口水都流下来了:“我信,我信,我真信,你能给我糖葫芦了吗?”

  萧风把一捆糖葫芦都交给了小男孩,拍拍他的头:“好孩子,你还太小,不懂什么是自愿。

  其实很多人长大了,也不明白什么是自愿,因为他们早已丧失了判断什么才是自愿的能力。”

  那对夫妇懵懂的看着萧风,确实如萧风所说,他们俩都没太听明白萧风是什么意思。

  但苦禅大师自然是能听懂的,当萧风再次坐回椅子上时,苦禅大师却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他本来是个虽然年迈,但精神矍铄,身体健康的老人,但此时却像是一下就变老了一样,就像被抽走了支撑他的最硬的那根骨头。

  “真人,贫僧佛法不精,理屈词穷,愧对佛门。但这只是贫僧之败,并非佛门之败。

  贫僧自当闭关修行,若有所得,但愿还有余年可向真人请教。”

  萧风淡然一笑:“大师,这场论道,从一开始,你就输了。”

  苦禅看着萧风,不知他是否在嘲讽自己,萧风轻轻叹了口气,像说给苦禅,也像说给自己。

  “有人说,佛道本同源,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就是到了天竺传道。因此佛道之间,颇多相似。

  但佛门重来世,不重今生;重心性,不重身行;重因果,不重一时善恶;重虚渺,不重世事人情。

  佛门本就不应重名利,大师却对朝廷崇道抑佛心存不满;佛门本就不应重胜负,大师却绞尽脑汁要胜我一筹。

  若是佛法无边,和尚传经布道即可,何须计较谁高谁低?难道佛门道门还是两家开在对面的茶楼酒肆,会争抢客人不成?

  大师今日此举,固然是为了弘扬佛法,却也难免别人挑唆利用,做了别人的掌中刀,心中有胜负,已经落了下乘。

  六祖曾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老子曾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两个本来都不愿争的宗门,今日在此地唇枪舌剑,面红耳赤,是何缘故,大师心中当自知。”

  苦禅本来虽然落败,但心中犹自耿耿,听完萧风这番话,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