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赵颖:娘,哥活得好好的!赵氏震惊!

二则还是因为隐患太大,如果真的按此整编,在国力上也会多有损耗。”王绾直接说道。

    “臣倒是觉得赵封将军之策可行。”

    “自古以来,战场攻伐有诸多策略,上兵伐谋,韩已亡,国无存,化为我大秦颍川郡,韩之降卒严格而言也是我大秦子民,这也是赵将军所言,不复曾经整编降卒之患。”

    “以前降卒降而复叛,归根结底是母国尚存,让他们并非真心归附,但如今韩都已经亡了,他们难道还敢背叛不成?我大秦律法,株连其全族,如若他敢,那就以其全族之命杀鸡儆猴。”

    “再而。”

    “降卒整编于我大秦而言绝对有利,大秦志在灭诸国一统天下,每灭一国,必会收降大批降卒,这些自战场上退下的降卒皆是不弱的战力,远远比我大秦重新训练新兵要更好,而且付出的国力损耗也更少。”

    “赵将军所提议整编之策,在未曾转为锐士之前,仍为降卒之身,吾大秦对于他们付出的只是一日饱食,无需支出岁俸,这也避免了极大国力损耗。”尉缭则是站出来附和道。

    相比于王绾这等守旧派,尉缭作为鬼谷弟子,自然是十分开明新颖的。

    赵封此间提出的整编之策,立刻就被他认定了,并且觉得可行。

    “廷尉说说看。”

    嬴政没有直接决断,又看向了李斯。

    “臣虽然不懂太多的军事调度,更不懂军中整编诸事。”

    “但少府出自鬼谷,习兵伐谋,对军队的见解自然是远远超过臣等这些深居于庙堂之上的人,所以臣认为少府言之有理。”李斯抱拳说道。

    这些话说下来。

    的确是说了很多。

    但并没有表明李斯的意思,而是附和了尉缭的意思,顺带的也将王绾是居于庙堂之上的人,根本不懂而抨击。

    不得不说。

    李斯说话当真是一语双关。

    不愧是混迹朝堂的大臣。

    听着李斯这话。

    王绾老眼之中闪过一抹不满,但在秦王面前,也不敢太过。

    “或许少府言之有理,但这一切还需时间才能得到佐证。”王绾瞥了李斯一眼。

    而这时。

    一直未曾开口的王翦说话了。

    此番有关于军议,王翦与蒙武自然也在其中。

    “赵封之策,臣附议。”

    “臣多年来一直在军中,此策可行。”王翦直接表明了态度。

    闻言。

    嬴政微微一笑:“上将军言之有理,赵封之策的确可行。”

    “此策在于釜底抽薪,攻心为上。”

    “一则所有韩降卒已经失去了母国,他们已经无处可逃,他们的家小都在吾大秦掌控,如若叛,全族诛。”

    “二则赵封以让降卒成为吾大秦真正的锐士作为利诱,杀敌建功就可成为锐士,给予每一个降卒机会,孤相信,没有任何一个降卒能够拒绝,这也是军功制对降卒的另一种体现。”嬴政缓缓开口道。

    看似召来了重臣商议,实则这些话已经让嬴政决定了,同意赵封所提之策。

    “大王圣明。”尉缭率先开口附和。

    殿内其他大臣也是纷纷附和:“大王圣明。”

    “上将军。”

    “传孤诏谕,准予赵封施行此策。”

    “孤给他时间,如若他真的可以让降卒形成战力为我大秦所用,孤必赏。”嬴政沉声道。

    “臣领诏。”王翦立刻道。

    “启奏大王。”

    “臣有一事上奏。”

    “事关赵国。”

    尉缭这时开口道。

    “说。”嬴政看向了尉缭。

    “臣得到了一些消息。”

    “赵国似有对他国动兵之心,如今赵国最精锐的边军已动,赵国的廉颇与庞煖似乎也向邯郸而去。”尉缭沉声说道。

    “赵偃。”

    提及赵国,嬴政就想到了赵偃,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一抹冷意来。

    “得位不正,朝堂上下乃至于民间都对其议论不断,赵偃想要改变这等局面就唯有对外扩张,开疆拓土。”

    “他有动兵之心并不意外。”嬴政淡淡一笑。

    对于赵偃的目的,他已然看透了。

    “大王所言极是。”

    “这赵偃此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开疆拓土来证明自己,但他有此心思,却也不敢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