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至宝,拿着稿子就跑了。

    一中不愧是全市最好的中学,这一次高考大获全胜。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随后他就忘了。

    价格相差不大,杜少杰让营业员开票,然后付了125块钱。

    “好说,好说。”

    没过几天,崔玲玲的长篇报道就登上了报纸的版面。

    杜少杰最近的事情还真不少。

    “小杜,小齐,谢谢你们。对了,小杜是做什么的?我看你思维清晰,说话有条有理,你和小齐一样也是大学生吗?”

    杜少杰随后找了个借口,让小梅帮着抄写。

    记者姓崔,她知道齐燕的大学生身份,但却不知道杜少杰的身份。

    那就写吧!

    报道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梁美琴受邀去做了几场报告,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修修改改,两篇稿子就完成了。

    接下来几天,杜少杰见缝插针,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以及下午不忙的时间,带着小梅开始大采购。

    “小梅,帮哥看一看,有没有什么错漏的地方。如果没有,你现在抄写一份,我明天要用。”

    杜少杰答应妹妹考上大学就给她买一块手表的,小梅在柜台前看了看,选中了“SH”牌手表。

    杜少杰给自己取了个“阿杰”的笔名,很随意,不过听起来倒也挺亲切。

    随后,杜少杰又带着小梅去买了一双回力鞋和一双凉鞋,两人才拿着大包小包回到了家里。

    回到报社,她将稿件交给了何雨婷。何雨婷是一位年轻的编辑,和崔玲玲很要好,看了稿子不由得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哥真厉害!”

    齐燕和杜少杰从侧面谈了一下梁美琴,这样能更好的衬托英雄人物,使得记者的报道有血有肉,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记者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女人,戴副眼镜,显得很干练。见面时发现对方的眼眶有点红,显然是被梁美琴的事迹给打动了。

    杜少杰把誊写好的两篇稿子给了对方,对方快速的浏览了一遍,感到很惊喜。

    “玲姐,多谢你帮我哦。唉,可能是我太年轻了吧,一直约不到高质量的稿子,这下可解决了大问题。”

    “哥在写故事,我刚才偷偷看了几眼,不会错的。”

    何雨婷二话不说就去找领导审核,这种文章的审核很快,领导看了一遍就痛快的签了字,明天就能发出去。

    “我是一名厨师,目前在电力工业局光源宾馆中餐厅工作。”

    “不好意思啊,崔记者,我最近确实很忙。这样吧,今天下班回去我就试着写两篇,质量我不敢保证,能用就用,不能用扔了就是。”

    “抱歉,抱歉”

    头些天他送走了廖永新,这几天餐厅卖的【椒麻鸡】爆火,他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还得帮着黄婷婷和肖建军煮鸡,白天几乎没空。

    “哥,没事的。我们这一届的同学,除了考上中大的,还有考上华工(工学院)的,以及考上华师(师范学院)的。大家可以约好一起走啊,路上还能互相照应。”

    崔玲玲说话办事都很痛快,正事说完,扭头就走。

    杜少杰站在那里发了一会呆,心说,这个崔记者比周扒皮都狠,今天说完明天就要见到稿子。

    采访是之前就说好的事,等来等去今儿总算落到了实处。

    崔玲玲和杜少杰等人一一握了握手,便告辞离去。

    小梅愉快的答应了,主要还是想看看哥哥到底写的啥故事。

    “我给你说啊,羊城那边又潮又热,夏天的衣服要多备几件。被褥不需要太厚的,毛巾被一定得要,另外像凉席、蚊帐等等,你到了学校再买。”

    晚上回到家,快速的吃完了饭,便趴在桌子上写稿子。

    按照杜少杰的想法是打算亲自送小梅去学校的,不过这年月不像后世,几乎很少有家长这么干,一般都是学生自己去学校报到。

    晚上他要多陪陪家人,小梅很快就要去学校报到。另外也不能冷落了齐燕,对方同样也快开学了。

    杜少杰笑着回应道。

    杜少杰还在后厨忙活,崔玲玲突然找上门来。

    他的文笔还是不错的,要知道当年他在农场讲故事的时候,可是吸引了无数的男女老幼。

    小雅也凑到了她的身后,姐妹俩一看,不由得吃了一惊。她俩根本没想到,哥哥的文笔居然相当不错,行文简洁流畅,叙事引人入胜。

    别的先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