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横插一手】(月票加更)

他们出价,我们再反收购,这样才是收购的程序。他们若是出价不理想,便是信心不足,那么股民不买账,到时候他们就不足为虑,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反收购。这就成了一场闹剧!”

    也怪林正杰的突然战火,让张氏家族仓皇迎战,如今他们总算恢复一点点理智。

    张启泰思考一番后,也终于冷静下来,他说道:“伱说的也有些道理,我让证券经纪放缓吸纳,看看对手下一步动作。”

    他不敢停下来,因为泰富集团声称有20%多的股权,那岂不是说,他们可能是大股东?

    这样一来,瑞胜公司要是不吸纳的话,怕是处于不利地位。

    更何况,1.5港币的价格,依旧远低于净资产值,还可以接受。

    泰富集团收购金牡置业,仅仅是学两声‘猫叫’,便引起市场巨大的反响。

    金牡置业的股价,丝毫没有停歇,一路狂飙。

    同时,也引起香港商界的纷纷关注。

    香港股市毕竟在七十年代初‘四会并立’,才发展起来。

    而香港真正意义的收购战,是在1972年发生的‘置地收购牛奶公司’,那一战让香港人第一次看到‘收购的魅力’,可谓载入香港股市的史册。其精彩程度,后世也是顶级的。

    之后。

    香港爆发股灾和石油危机,自然没有发生过真正的收购。

    直到1975年开始,收购和并购的动作开始不断,不过同样是英资洋行开始的。

    例如:1975年,太古洋行发行新股280万股,换取大昌地产附属公司‘太古昌发展’1050万股权,然后将该批股权转给太古地产;而太古昌发展又发行1210万股,给太古地产,换取太古船坞的第一期发展计划50%股权(即太古城一期)。通过这种配股、换股、发行新股的游戏,小股东的股权被摊薄,而企业的实力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再之后。

    太古、怡和、和记纷纷下场,通过各种股市动作,扩张势力或整顿股权结构。

    华资企业见状,自然不甘示弱,1975年冯景禧也通过换股等方式,扩大新鸿基证券,又通过介绍方式迅速上市,再一路通过换股,迅速壮大企业;还有李家成,也是发行新股,换取市场上的优质资产,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如今。

    泰富集团收购金牡置业,是一次‘恶意收购’,加上之前的股市当中,几乎是第一次华资恶意收购华资。

    (PS:前世第一次华资恶意收购,应该是罗旭瑞联合韦理,在1981年恶意收购颜氏家族和黄氏家族掌握的中华巴士,但未成功)

    非常受关注!

    甚至,很多人纷纷加入炒金牡置业的股票,毕竟他们才不关心其它。

    东方报社。

    马成坤、马成发兄弟也关注到‘泰富集团收购金牡置业’的消息,顿时不由得惊讶——林正杰是真能折腾。

    “大佬,我看着小子就是个不怕死的,平白无故的夺人家产。换做是我,不找人砍了他才怪!”马成发愤愤不平的说道。

    马成坤骂道:“砍个锤子,你没有家室,没有资产,一穷二白嘛,还砍人!别人好歹是个上市公司主席,身边又有保镖,闹大来,你觉得会没事!”

    马成发顿时不吭声,他也是气话,知道林正杰不是好惹的。更重要的是,林正杰是那种不报隔夜仇的人,《男子汉》刚出一周时间,对手已经各种打压。

    马成坤当然也不爽林正杰,毕竟这段时间被香港传媒界狠狠的打压一番,差点影响到《东方日报》的销量。所以,他直接也将矛头,对向林正杰来。

    “你去找个懂行的,来给我们讲讲这个收购案的事情,我很关注!”

    马成发疑问道:“大佬,这个收购案关我们什么事情,你这么关注!”

    马成坤说道:“你先去找人再说!”

    马成发只能说道:“喔”

    见弟弟离开后,马成坤仔细阅读者报纸上的新闻,似乎在捕捉什么有用的信息一样。马成坤毕竟是马氏家族的新一代掌权人,脑子自然是非常活络的,也不喜欢江湖方式做事,更喜欢商业上的事情。

    毕竟,好不容易洗白,谁会愿意再去做见不得光的生意。

    星期二下午休市后,金牡置业的股价已经上涨至1.65港币每股,市值已经达到8200多万港币。这个价格已经比上周的收盘价,高出30%多。

    可见,金牡置业被炒得有多狠,毕竟是小盘股。

    当然就算是这个价格,依旧离金牡置业的资产值,还有很大的差距。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