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虽迟但来,系统永不缺席



    说实话,他心动了。

    于是一狠心,给家里留了份家书后,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队伍,然后就这么跟部队一走了之。

    随后一年多……

    跟随部队南下统一了全夏国的刘之野,也不负众望。火线立功提干,加上文化水平高。

    被队伍选送于s市的第六高级步校,进行中级军事指挥培训以及正规的军事教育。

    这也是为了培养部队优秀的后备力量、各种专业和指挥人才。当时的各级军校不对社会开放,学员都是从部队选拔、保送的、拔尖儿的人物。

    这也算圆了他,继续去高等院校读书的梦了。

    这期间,他也回家探亲了几次,可是每次都是兴致勃勃的回去,焉头耷脑的回来。

    原因是,父亲因为其放弃进修学业,去参军入伍。心中对他还是耿耿于怀,无法原谅他。

    在老一辈的文化人、心目中,觉的当个大头兵怎么能够跟做一个文化人有前途啊。最不济诗书也可以传家。当个大头兵指不定那一天,就横尸他乡了。

    父亲他也是经历过了满青、bei洋,呡国、倭占时期的老四九城人。

    半辈子见多了,四九城内乱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合路军阀、倭伪、洋兵粉末登场,闹得是沸沸嚷嚷。

    所以,他对当兵的也就没啥好感。

    虽然后来,建国后跟我军接触久了。

    才知道这天下的军队,不都是一样的。像是我子弟兵,才是真正的好军人啊。

    这才慢慢的,放弃了心中的偏见。

    但是,每次见面,还是要劝他退伍回家。

    他父亲是对他寄予厚望的。

    对他说现在夏国已经解放了,天下即将太平了,国家由战时、即将转入全面经济建设中来。军人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他也为国家负过伤、也流过血、也出过突出贡献。是不是,没必要在部队继续待下去呀。

    他是男丁又是长子,家里的其他孩子还小,将来要是顶门立户,还得靠他。

    规劝他,趁着岁数还小,继续考大学去,学得更高深的知识。

    对于国家、于社会做个更有用途的人,这才是正道儿。

    可是已经习惯了军旅生涯的,刘之野,不想转业回家,反而想劝说其父亲支持他的理想。

    所以两人就一直僵着,谁也说服不了谁。

    直到不久后,南北高丽战争爆发。刘之野,从学校直接回家跟父母家人,见了最后一面。

    便匆匆返回原部队,一起去边境集结待命。

    随后的三四年。

    由于战事频繁,他随部队东征西讨。在这异国他乡的国土上,与镁/帝为首的多国联军浴血厮杀,一刻也不得闲。

    因为在战场上机智勇敢、政治头脑过硬、立场坚定,也多次负伤、死里逃生,所以立功无数。以二十岁出头的年龄,成为一营之长。

    他这样的表现,说实话在全军也不算多见,真算的是前途无量了。

    后来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签署停战协定。

    为了维护和平、保护停/战/协定,敌方出尔反尔。

    总部,决定留下几支精锐的人民军,压制对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之野包括所部被留在了当地,直到今天,才最后一批撤回国内。

    这期间与家里的联系,也只有了了的几封家书。到现在家里的具体情况,他也不甚了解。

    想到这,对于这副身体,他才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刘之野,心想还不错,总算没让他裸奔。对于以后的生活渐渐也有了期望起来。

    就凭着这个岁数,这身本事,这身功劳。只要不作死,加上超前的军事思想与军队建设(后世的军事、军备、军队建设,还是有个大概的,了解的)。

    安安稳稳的过个二三十年,怎么滴也能混成一个新闻里的人物啊。说不定还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呢。

    美滋滋的想到这儿,刘之野的心思,也彻底的活络过来了,心里头也没有了刚开始的、那份撕心裂肺的感觉了。

    哎~毕竟回不去了、不是吗?如果能在这个时空里能闯出一翻天地来,也不错了不是~

    “啊~对了我还有个系统来着。”

    “系统呢,系统在哪里?”

    他脑子刚想完系统。

    就看见,眼前这不可置信的一慕。

    唰~

    眼目前,就出现一张、长方形的蓝色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