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院长听见老先生的话语,虽然现在不能知道因由。不过老先生都这样说了,那人对他很为重要。
  那他就顺着老先生语势提议:“那等阿福从香江回来,让他再挑一条船以半价补给对方吧。”
  老先生摆摆手:“算了,船到不了他的手,表示缘分未到,顺其自然吧,别勉强。”
  王院长哭笑不得,老先生越是这样,就越搞得他的胡思乱想起来。
  淡定淡定。
  这是先生的恶趣味,多年以来都是这样,习惯了。
  等老人家想说的时候再说吧,现在自己就抛开一边,别去想了。
  “先生,最近我大修了《上山下海混饭吃医学系列丛书》,不知道您能否抽空看看,斧正一下?如无误,能否给个赞或者鲜花支持一下?”王院长移开话题谈起别的事来。
  老先生抚着胡子随意:“大修了就拿过来吧,多的没有,给你个免费广告宣传一下,还是可以的。”
  王院长大喜,起身收拾起修改后的书籍,递给老先生道:“那就感激先生了。”
  老先生拎起东西,跟他摆摆手:“好了,我走了,不用送。”
  但王院长还是毕恭毕敬地送了老先生出办公室门口……
  莫三江和莫大成知道,自家看好的船被人抢先了,无奈地互相对望了一眼。
  不约而同,两人叹气,如今想转做点正经行业,怎么就这样难呢?
  莫村长等人皆后悔不堪,早知道给一点点定金好了,现在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
  莫村长叹完气还要安慰他们说:“这船虽然没了,但是你们这段时间,还是去考证件吧,其实我们应该早准备。我回去让队长把你们名字报上去。”
  “嗯。”大伙神情低落地答应着,其实这条船也不算得很好。
  别人用来走私的,估计不吉利,或者有什么缺陷外表看不见出来,不然怎么这么便宜卖了?
  日后还不如大家努力赚钱买条新船吧。
  嗯,事到如今,阿Q精神你值得拥有!
  村里人大多数村民,都开始清理收割的工具,准备收获晚稻了。
  莫三江和莫大成除了去学开船外,还抽空去推销沙蟹酱。
  因为味道真的很鲜,虽然价格较贵,也有几间的饭店跟他们订了货,只是数量不多,一坛一坛地下订单。
  把订单全部交给余小花安排,莫三江他们就是出市里时,顺便帮忙送一下货,这样也算是让余小花开了个好头。
  她带着三个小孩,很努力地晚上捞沙蟹,回来后趁新鲜弄沙蟹酱。
  孩子睡觉了,她就自己一人连夜赶活。
  不过一坛可以换回50元,她很满足了。而且孩子也很能帮忙,可以捞很多沙蟹呢。
  只是现在订单不多,她一般一个星期只能做三天左右。其余时间就出外干干农活,或者挖一下自己宅基地的地基。
  是的,她的宅基地也是普通的挖地基,她想凭自己能力建个土胚房,她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只能建个土胚房,不会好高骛远。
  两个大孩子也经常放学后帮忙呢,她们不怨苦不怨累,跟着母亲干活,认真挖地基。
  最小的一个一放学就负责帮忙带家宝,其实她也还是一个小孩子呢。
  不过她很愿意带着妹妹,这样就可以让小叔和大家放心去工作了。
  几个孩子这么懂事,让人不觉心里软成一块,谁能忍心伤害她们呢。
  余小花不跟莫三江开口借钱,莫三江就随她努力。实际上她的一家现在这样坚强,如无意外,出头之日不远了。
  莫大海的新老婆,还是没能把孩子的户口迁过来。
  不过两个孩子已经跟着搬过来了。
  莫大树父子待这两个孩子视如己出,大的读高中的学费生活费都是他们掏的。
  当然主要是莫大树给的,莫大海还是没有多少钱。
  他是最近在寡妇怀孕后,才开始勤快了一些,后来有几次大潮水,每次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这放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有儿子了的人真的不同了。
  估计他也赚了一点吧,不然寡妇不会愿意搬过来住,莫家村是出了名穷的村落呢。
  莫三江路上遇见过那两个男孩子,他们平时出入都低垂着头,眼神闪烁,不敢与人对视。
  不过听王大妈说过,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好,目前莫大树父子还不愿意放弃,让他们改姓迁户口的想法。
  王大妈现在也很少过来莫三江处了,她忙着伺候一家人呢。
  莫三江其实也很不耐烦她,她经常在莫三江耳边,抱怨前儿媳拿了家里太多钱和田地了。
  她如今过来,都不待见前儿媳和孙女们了。
  王大妈觉得是女的,就不应该分家里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主动索要,除非是当家的愿意给。
  唉,这思想,莫三江即使骂也改变不了,只有远离为最好。
  那个寡妇他就从没有见过,王大妈说她在家安胎呢,毕竟年纪大了,她小心一点也不为过。
  嗯,都是一群陌生人,远离。

  秋风送爽,稻田金黄色的一片,莫三江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