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成带着其他人,出门摆炸鸡摊去了。
  孩子们上学去了,余小花背着家宝,去放鸡捡猪菜了。
  莫三江回到空无一人的家里,开始磨调味粉了。
  白羽鸡还要一个星期才能运到,如今蛇都开始冬眠了,鸡苗唯一的天敌就是天上的大鸟了。
  不过那也容易解决,在上面拉一道网就可以了  刚好把收回来的渔网盖上就行了。
  嗯,事情好像都差不多了,可以一心发展他未来的世界五百强的炸鸡事业了。
  天气冷了,历史上的配套饮料——可乐类碳酸饮料,可以晚一点上市。不过如今可以上个酸梅汤,那东西有助消化也很不错啊。
  嗯,记录下来先,到时跟老先生要个有助消化的酸梅汤方子。
  还有面包胚,如今自己也做不了全部,原想直接找面包铺定做。可惜那报价就像零卖似的,要不起,以后慢慢来吧。
  找家专门做馄饨皮的让他们配置一下,先上面皮包肉也好。
  他又记录下来,找做馄饨皮师傅做面皮。
  还有生菜,番茄,沙拉酱,薯条这些最经典不衰的款式,开始要上了。
  他又拿笔记录了下来,暂时先忙这些吧。
  他继续摇着绞肉机,接着绞起调味料来。
  “三儿,你在家吗?这鸡还放这里,明天我过来杀。”莫沐川推开院子门,挑着两箩筐鸡进来。
  莫三江应道:“好的,你直接放鸡舍就可以了。”
  莫沐川把收购回来的鸡,倒进鸡舍里,空了两个箩筐又走了。
  他现在天天带着弟弟青川在市场卖鸡,开始那几天他们生意的确很火爆。
  那些买不了整鸡的主妇,看见他们把鸡劏了,还可以分开鸡部件卖,都纷纷光顾。
  虽然鸡价格贵了点,不过别人的鸡是净肉,贵有贵的道理。现在的主妇们买回家干手净脚,不用杀鸡就可以吃鸡肉,还可以指定要某些部位,真是服务超好,让人舒坦。
  不过就火爆了几天,后来整个市场卖鸡的都跟着卷起来,跟他们同样的操作和服务,那就抢回了不少客人了。
  目前他们生意虽然还是不错,只是跟之前还是差太多了。
  莫沐川最近天天去附近的村落收鸡,顺便把莫三江他们的鸡也收了回来。天天要收几十只鸡呢,这任务可不算轻松。
  莫家村里的人看见卖鸡销量可以,大伙纷纷安排母鸡孵小鸡了,可惜都要三四个星期才能有鸡苗出来。
  精明的人已经偷偷去养殖场,找半大的鸡苗买回来养了。
  例如莫村长一家,王家村的王表嫂一家,王媒婆一家,陈家村的陈老七和陈老四也跟着抽空养了不少鸡。
  陈老大跟着他老板出外跑船,最近没有露面。
  莫三江拿着调味粉开始分装,现在他们一天计划安排卖四十只鸡左右,现在他是分开每四十只鸡的腌制料和撒料一套。
  鸡杂也不会浪费,他们菜单上了酸辣鸡杂开胃饭和滋补暖胃鸡杂粉,这两个品种,价格便宜,销量也可以。
  鸡毛全部放到流动的小溪里漂洗,干净后捞出来晒干放好。
  现在他还不知道用鸡毛做什么用,就暂时堆放着,不想浪费了。
  还有鸡内金就晒干后交给老先生,其余的鸡粪之类都丢堆肥区沤肥去了。
  反正一只鸡被他利用个彻底,连摊档客人吃剩的骨头,他们都带回来煮开后喂猪。
  把买回来的调味料全部处理完毕,莫三江清理桌面和工具了。
  唉,什么时候可以有电动的粉碎机卖啊?这一点点东西,浪费了他一个下午时间了。
  小姑娘们放学回来了,三个奔奔跳跳地跑回来放下书包  。发现了莫三江在家,小姑娘们跟他打了招呼后,就拎着竹篮子出去捡猪菜。
  孩子们过来住了一轮,都活泼好动了很多。
  莫三江收拾好东西,开始计账了。
  如今莫大成带着他侄子天天拎着二十只鸡去出摊,一天就赚80元左右,这几天赚了几百元。
  莫二河带着莫小刚,还有两个村里勤快的小伙子在店铺营业,那边固定摊档,生意好一些,一天大约可以卖上三十只鸡左右,利润120元左右。
  炸串串一天暂时都是一两百元收入,利润100元左右。
  最不可思议的是,那些为了不浪费而上菜单的酸辣鸡杂饭和鸡杂粉,结果给了他惊喜,利润非常可观。
  鸡杂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米和粉,以及配菜调味料的成本。这样一份算下来,净赚两毛以上,他们店里天天卖上几百份,这里利润接近100元。
  他立马决定,就按照莫大成昨天说的位置,再开分店。
  那个麻辣烫,他们现在都没有时间上了,忙不过来,根本忙不过来。
  “三儿,三儿……”王大妈突然找过来了。
  嗯?她不在家照顾坐小月子的儿媳,过来这里干什么?
  莫三江把桌面东西收拾好,放回柜桶,起身大声应道:“妈,我在这!”
  王大妈走进院子里,往屋子里走过来。
  “怎么过来了?”莫三江问。
  -->>